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办理程序规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法类别法律知识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办理程序规定

点击数:362 更新时间:2024-04-11

 
315974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为了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贯彻实施,保证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正确履行职权,统一办案程序,确保办案质量,提高办案效率,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 管辖

按照刑事诉讼法对刑事案件管辖分工的规定,除贪污贿赂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非法拘禁、刑讯逼供、暴力取证、报复陷害、非法搜查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以及侵犯公民民主权利的犯罪,监管人员殴打、体罚虐待被监管人的犯罪、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批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它重大的犯罪案件,以及自诉案件以外,其它刑事案件由公安机关管辖。

第三章 回避

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有回避情形之一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权要求他们回避。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不得接受当事人及其委托人的请客送礼,不得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人。违反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公安机关负责人、侦查人员具有应当回避的情形之一,本人没有自行回避,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没有申请他们回避的,应当由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或者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他们回避。

第四章 律师参与刑事诉讼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保障律师的执业活动,保障律师在侦查阶段依法从事以下业务:向公安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会见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了解有关案件的情况;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为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申请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并记录在案。

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须经公安机关批准。犯罪嫌疑人可以自己聘请律师,其亲属也可以代为聘请。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请求可以书面提出,也可以口头提出。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提出聘请律师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将其请求转达办理案件的侦查机关,侦查机关应当及时向其所委托的人员或者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转达该项请求。犯罪嫌疑人仅提出聘请律师的要求,但提不出具体对象的,侦查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当地律师协会或者司法行政机关为其推荐律师。

同案的犯罪嫌疑人不得聘请同一名律师。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或者其亲属提出聘请律师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后的三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犯罪嫌疑人或者其亲属。

公安机关发现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已聘请律师的,应当及时告知所聘请的律师不得参与侦查阶段的诉讼活动,同时通知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仍坚持聘请的,应当经公安机关批准。

对于不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批准,公安机关不应以侦查过程需要保守秘密作为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予批准。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要求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填写《会见犯罪嫌疑人申请表》,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公安机关不批准会见的,应当向律师说明理由。

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四十八小时内安排会见;对于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罪或者走私犯罪、毒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等重大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应当在五日内安排会见。

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需要聘请翻译人员的,应当经公安机关准许。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时,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可以派员在场。

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的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审核。公安机关在律师会见之前,必须核实律师的执业证、律师事务所介绍信、聘请书、公安机关会见通知和准许翻译人员参加会见的证明。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还需要核实公安机关的《批准会见犯罪嫌疑人决定书》。同时,公安机关还应当告知律师会见场所的规定。

违反规定的后果

如果律师在会见犯罪嫌疑人时违反法律规定或会见场所的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制止,并在必要时决定停止本次会见。

刑事诉讼中的证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证据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刑事案件中的证据主要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鉴定结论、勘验、检查笔录以及视听资料等七种。这些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证据的收集和调取

公安机关在收集和调取证据时必须依照法定程序进行,严禁使用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或其他非法的方法收集证据。公安机关应当保证一切与案件有关或了解案情的公民,有客观充分地提供证据的条件,并可以吸收他们协助调查。公安机关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收集、调取证据时,应当告知其必须如实提供证据,并保守涉及国家秘密的证据以及获取犯罪证据的技术侦查措施。任何伪造证据、隐匿证据或毁灭证据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追究。

证人的义务和保障

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但是,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对于证人的辨别能力和正确表达能力,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别。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对于威胁、侮辱、殴打或打击报复证人及其近亲属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

公安机关在办理案件时需要查明的案件事实包括: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立案侦查的犯罪行为是否存在、立案侦查的犯罪行为是否为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目的、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犯罪嫌疑人的责任以及与其他同案人的关系、犯罪嫌疑人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处罚以及免除处罚的情节以及其他与案件有关的事实。

证据的形式和处理

书证应当是原件,如果取得原件有困难或者需要保密,可以是副本或者复制件。物证应当是原物,如果原物不便搬运、保存或者需要返还被害人,可以拍摄照片或录像。书证的副本、复制件,视听资料的复制件,物证的照片、录像应当附有制作过程的文字说明及原件、原物存放处的说明,并由制作人签名或盖章。

拘传和取保候审措施

拘传的程序和限制

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需要拘传的犯罪嫌疑人或者经过传唤没有正当理由不到案的犯罪嫌疑人,可以拘传到其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进行讯问。需要拘传的,应当填写《呈请拘传报告书》,并附有关材料,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十二小时,不得以连续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

取保候审的条件和程序

公安机关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可以通过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的方式取保候审。对于累犯、犯罪集团的主犯,以及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暴力犯罪等严重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不得取保候审。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定,如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等。

公安机关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的侦查和解除取保候审的规定

第九十二条 公安机关的侦查工作

在取保候审期间,公安机关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根据案情变化,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解除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

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解除取保候审的程序

如果需要解除取保候审,原决定机关应当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和通知书,并送达执行机关。执行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和保证人。

监视居住的规定

公安机关可以对以下犯罪嫌疑人进行监视居住

1.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犯罪嫌疑人;

2.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监视居住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

3. 患有严重疾病、正在怀孕、哺乳未满一周岁婴儿的妇女;

4. 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

5. 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

6. 被羁押案件不能在法定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的;

7. 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

监视居住的决定和通知

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公安机关应当制作《呈请监视居住报告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监视居住决定书》。

监视居住的执行和规定

公安机关决定监视居住后,应当向犯罪嫌疑人宣读《监视居住决定书》,并由犯罪嫌疑人签名(盖章)、捺指印,并通知执行的派出所。在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根据案情需要,可以暂扣犯罪嫌疑人的身份证件和机动车(船)驾驶证件。

被监视居住人的规定

公安机关应当向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宣布以下规定:

1.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住处,无固定住处的,未经批准不得离开指定的居所;

2.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共同居住人及其聘请的律师以外的其他人;

3. 在传讯时及时到案;

4.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5.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监视居住的地点和场所

公安机关不得建立专门的监视居住场所,对犯罪嫌疑人变相羁押。监视居住不得在看守所、行政拘留所、留置室或者公安机关其他工作场所执行。

违反监视居住规定的处理

如果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违反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公安机关应当提请批准逮捕:

1. 在监视居住期间逃跑;

2. 以暴力、威胁方法干扰证人作证;

3. 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4. 在监视居住期间又进行犯罪活动;

5. 实施其他严重违反监视居住规定的行为。

扣押物证、书证的规定

扣押的范围和程序

在勘查、搜查中发现的可用以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的物品和文件应当扣押;与案件无关的物品和文件不得扣押。如果持有人拒绝交出应当扣押的物品和文件,公安机关可以强行扣押。

扣押物品和文件的清点和登记

对于扣押的物品和文件,应当会同在场证人和被扣押物品、文件的持有人查点清楚,并在《扣押物品、文件清单》上写明物品或者文件的详细信息,由侦查人员、见证人和持有人签名或者盖章后,一份交给持有人,一份交给公安机关保管人员,一份附卷备查。

不能随案移送的物证的处理

对于不能随案移送的物证,应当拍照或者录像后,可以交被扣押物品持有人保管或者封存,并且单独开具《扣押物品、文件清单》。对于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的录音、录像带、电子数据存储介质,应当记明案由、对象、内容,录取、复制的时间、地点、规格、类别、应用长度、文件格式及长度等,并妥为保管。

扣押物品和文件的保管和处理

对于扣押的物品、文件、邮件、电子邮件、电报,公安机关应当指派专人妥善保管,不得使用、调换、损毁或者自行处理。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解除扣押,退还原主或者原邮电部门、网络服务单位。

查询、冻结存款、汇款的规定

查询和冻结存款、汇款的程序

公安机关根据侦查犯罪的需要,可以查询和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向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邮电部门查询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查询存款、汇款通知书》,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邮电部门执行。需要冻结犯罪嫌疑人的存款、汇款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制作《冻结存款、汇款通知书》,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邮电部门执行。

冻结存款、汇款的解除和处理

不需要继续冻结犯罪嫌疑人存款、汇款时,应当制作《解除冻结存款、汇款通知书》,通知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邮电部门执行。冻结存款的期限为六个月,有特殊原因需要延长的,公安机关应当在冻结期满前办理继续冻结手续,每次续冻期限最长不超过六个月。对于冻结的存款、汇款经查明确实与案件无关的,应当在三日以内通知原银行、其他金融机构、邮电部门解除冻结,并通知被冻结存款、汇款的所有人。

鉴定的规定

鉴定的范围和程序

为了查明案情和解决专门性问题,应当指派或聘请具有鉴定资格的人进行鉴定。鉴定的范围包括刑事技术鉴定、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精神病的医学鉴定、扣押物品的价格鉴定、文物鉴定、珍稀动植物及其制品鉴定、违禁品和危险品鉴定、电子数据鉴定等。

鉴定的程序和要求

鉴定必须按照鉴定规则,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鉴定人应当出具鉴定结论,并由两名以上具有鉴定资格的鉴定人签名或者盖章。对于人身伤害的医学鉴定有争议需要重新鉴定的或者对精神病的医学鉴定,应当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进行。办案部门或者侦查人员认为鉴定结论不确切或者有错误的,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告知鉴定结论和异议申请

公安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告知犯罪嫌疑人和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害人对鉴定结论有异议并提出申请,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重新鉴定和刑事技术鉴定

重新鉴定的指派和聘请

根据第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对于重新鉴定,应当另行指派或者聘请鉴定人。

刑事技术鉴定的复核

根据第二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如果刑事技术鉴定的鉴定结论需要送上级公安机关刑事技术部门复核,应当送鉴定物和对比样本、原鉴定书或者检验报告,并说明提请复核的原因和要求。

虚假鉴定的法律责任

根据第二百四十四条的规定,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鉴定时间对办案期限的计算

根据第二百四十五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时间不计入办案期限,其它鉴定时间都应当计入办案期限。对于因鉴定时间较长,办案期限届满仍不能终结的案件,自期限届满之日起,应当对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变更强制措施,改为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辨认

辨认的指派和批准

根据第二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侦查人员可以让被害人、犯罪嫌疑人或者证人对与犯罪有关的物品、文件、尸体、场所或者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辨认,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

辨认的主持和人数要求

根据第二百四十七条的规定,辨认应当在侦查人员的主持下进行,主持辨认的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对于几名辨认人对同一辨认对象进行辨认时,应当由辨认人个别进行。辨认犯罪嫌疑人时,被辨认的人数不得少于七人;对犯罪嫌疑人照片进行辨认的,不得少于十人的照片。

辨认的程序和要求

根据第二百四十九条的规定,辨认时,应当将辨认对象混杂在其它对象中,不得给辨认人任何暗示。对犯罪嫌疑人的辨认,辨认人不愿意公开进行时,可以在不暴露辨认人的情况下进行,侦查人员应当为其保守秘密。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由侦查人员签名,辨认人、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

通缉和悬赏

通缉令的发布

根据第二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对于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如果在逃,公安机关可以发布通缉令,采取有效措施,追捕归案。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在自己管辖的地区以内,可以直接发布通缉令;超出自己管辖的地区,应当报请有权决定的上级公安机关发布。通缉令发送范围,由签发通缉令的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通缉令的内容和补发

根据第二百五十三条的规定,通缉令中应当尽可能写明被通缉人的姓名、别名、曾用名、绰号、性别、年龄、民族、籍贯、出生地、户籍所在地、居住地、职业、身份证号码、衣着和体貌特征并附被通缉人近期照片,可以附指纹及其它物证的照片。除了必须保密的事项以外,应当写明发案的时间、地点和简要案情。通缉令发出后,如果发现新的重要情况可以补发通报,通报必须注明原通缉令的编号和日期。

通缉令的执行和撤销

根据第二百五十五条的规定,有关公安机关接到通缉令后,应当及时布置查缉。抓获犯罪嫌疑人后,应当迅速通知通缉令发布机关,并报经抓获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凭通缉令羁押。原通缉令发布机关应当立即进行核实,并及时依法处理。被宣告缓刑的罪犯,在缓刑考验期内,由罪犯居住地派出所考察,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配合。对于被假释的罪犯,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由居住地派出所予以监督。

侦查终结和补充侦查

侦查终结的报告和处理

根据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侦查终结的案件,侦查人员应当制作结案报告。结案报告应当包括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是否采取了强制措施及其理由、案件的事实和证据、法律依据和处理意见。

补充侦查的提纲和程序

根据第二百七十条的规定,侦查终结的案件,如果被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公安机关应当按照补充侦查提纲的要求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两次为限。对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原侦查部门应当对案件的事实、证据和定性处理意见进行认真、全面地审查,分析研究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意见,根据不同情况,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分别作出处理。

补充侦查后的移送和处理

根据第二百七十三条的规定,对人民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的案件,符合减刑条件的,由拘役所、看守所提出减刑建议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后,报请所在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核裁定。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罪犯,符合减刑条件的,由执行管制的派出所提出减刑建议书,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同意后,报请所在地中级以上人民法院审核裁定。

第二百九十条 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的解除管制或恢复政治权利的程序

被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执行期满后,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本人,并向其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群众宣布解除管制或恢复政治权利。

第二百九十一条 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的暂予监外执行情形

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如果满足以下情形之一,看守所、拘役所应当报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暂予监外执行:

(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

(二)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

对于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对于确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必须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如果发现保外就医的罪犯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或严重违反保外就医规定,应当及时收监。

第二百九十二条 暂予监外执行的通知和决定

公安机关决定对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后,应当将《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交给被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和罪犯所在地派出所,并将《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送交同级人民检察院。

第二百九十三条 对暂予监外执行决定的重新核查和处理意见

公安机关接到人民检察院认为暂予监外执行不当的意见后,应当立即对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进行重新核查,并在十五日内提出处理意见。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将处理结果通报人民检察院。

第二百九十四条 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违法行为

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规定,但尚未构成新的犯罪,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二百九十五条 暂予监外执行情形消失后的处理

如果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消失后,罪犯刑期未满,负责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及时与监狱、看守所、拘役所联系,予以收监。如果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死亡,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及时通知原服刑的监狱、看守所、拘役所。

第二百九十六条 缓刑、假释罪犯的宣布和监督考察期限

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执行的派出所应当根据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向罪犯原所在单位或居住地的群众宣布其犯罪事实、监督考察期限以及监督考察期限内应当遵守的规定。

第二百九十七条 缓刑、假释罪犯在监督考察期限内应当遵守的规定

在监督考察期限内,被宣告缓刑或假释的罪犯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服从监督;

(二)按照公安机关的规定,定期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公安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迁居,应当报经县级公安机关批准;

(五)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缓刑、假释罪犯还必须遵守本规定第二百八十八条的规定;

(六)遵守公安机关制定的具体监督管理措施。

第二百九十八条 缓刑、假释罪犯的监督考察档案

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执行的派出所应当定期向罪犯原所在单位或执行地街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了解其表现情况,并建立监督考察档案。

第二百九十九条 在缓刑、假释期限内发现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处理

在缓刑、假释期限内,如果发现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公安机关应当及时移送人民检察院处理,并通知原判决的人民法院。

第三百条 缓刑、假释的撤销

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如果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但尚未构成新的犯罪,公安机关应当向人民法院提出撤销缓刑、假释的建议。人民法院裁定撤销缓刑、假释后,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将罪犯送交原关押的监狱、看守所、拘役所执行。

第三百零一条 违反规定的处罚

对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违反本规定第二百九十七条的规定,但尚未构成新的犯罪,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三百零二条 缓刑、假释的执行情况通报

被宣告缓刑、假释的罪犯在缓刑、假释考验期限内,如果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安部制定的有关规定,但尚未构成新的犯罪,公安机关应当向罪犯原所在单位或执行地街道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定期了解其表现情况,并建立监督考察档案。

第三百零三条 缓刑、假释期间的死亡

如果罪犯在缓刑、假释期间死亡,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原判决的人民法院和原执行的监狱、看守所、拘役所,同时通知罪犯的家属和单位。

第三百零四条 纠正判决错误或罪犯提出申诉的处理

公安机关在执行刑罚中,如果认为判决有错误或罪犯提出申诉,应当转请人民检察院或原判人民法院处理。

第三百零五条 外国人犯罪案件的办理

办理外国人犯罪案件时,应当严格依照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为前提,同时在对等互惠原则的基础上,严格履行我国所承担的国际条约义务。当国内法或规定与我国所承担的国际条约义务发生冲突时,应当适用国际条约的有关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第三百二十一条 外国籍犯罪嫌疑人的国籍确认

外国籍犯罪嫌疑人的国籍应当以其入境时的有效证件为准。如果国籍不明,应当由出入境管理部门协助查明。

第三百二十三条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处理

如果犯罪嫌疑人是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应当层报公安部,由公安部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问题。

第三百二十四条 使用语言文字和律师的规定

公安机关办理外国人犯罪案件时应当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的语言文字。如果犯罪嫌疑人通晓中国语言文字而不需要翻译,应当出具书面声明。如果犯罪嫌疑人不通晓中国语言文字,公安机关应当为其提供翻译。经公安机关批准,外国籍犯罪嫌疑人可以自己聘请翻译,但翻译费由犯罪嫌疑人承担。

第三百二十五条 外国人犯罪案件的立案侦查

外国人犯罪案件由犯罪地的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百二十六条 外国人在刑事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刑事诉讼中,享有我国法律规定的诉讼权利,并承担相应的义务。

第三百二十九条 外国人在国际列车上犯罪的处理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的中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的,由犯罪发生后该船舶或航空器最初停泊或降落的中国港口的地(市)级以上交通或民航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百三十条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的处理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如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应当受处罚,由该外国人入境地的地(市)级以上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第三百三十二条 对外国人采取强制措施的通报

对外国人依法作出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决定或执行拘留、逮捕后,有关省级公安机关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外国人的相关情况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领事馆,并报告公安部。如果外国人在公安机关侦查或执行刑罚期间死亡,有关省级公安机关应当通知该外国人所属国家的驻华使馆、领事馆,并报告公安部。

第三百三十八条 办理无国籍人犯罪案件的适用

对于办理无国籍人犯罪案件,应当适用本章的规定。

第十三章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

第三百三十九条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规定

公安机关在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时,应当根据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和公安部签订的合作协议的规定进行办理。对于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如果没有相应的条约和协议规定,可以通过外交途径或国际刑事警察组织按照互惠原则进行。

第三百四十条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基础

公安机关在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时,应当在相互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惠的基础上与有关国家的警察机关相互合作。

第三百四十一条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范围

公安机关在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时,主要包括以下范围:

  1. 犯罪情报信息的交流与合作
  2. 调查取证
  3. 送达刑事诉讼文书
  4. 移交物证、书证和视听数据
  5. 引渡以及国际条约规定的其它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事宜

第三百四十二条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机关

公安部是公安机关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中央主管机关,地方各级公安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进行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事务。

第三百四十三条 其它司法机关的协助

其他司法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如果需要外国警方的协助,应当通过中央主管机关与公安部联系办理。

第三百四十四条 边境地区的警务合作

我国边境地区的公安机关与相邻国家的警察机关可以进行警务合作,但必须遵守有关国际条约、协议和我国法律的前提,并应当报公安部备案。

第三百四十五条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联系途径

公安部通过有关国际条约或者协议规定的联系途径或者外交途径,接收或者向外国提出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的请求。

第三百四十六条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审查

公安部在收到外国的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请求后,应当根据我国法律和有关司法协助条约、警务合作协议的规定进行审查。对于符合条约、协议规定的,应当交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办理,或者移交给其他有关中央主管机关;对于不符合条约或者协议规定的,不予执行,并通过接收请求的途径退回请求方。

第三百四十七条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执行

负责执行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的公安机关在收到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请求书和所附材料后,应当立即安排执行。执行后,应当按照条约或者协议规定的格式和语言,将执行结果及其有关材料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审核后报送公安部。对于因犯罪嫌疑人死亡或者具有应当拒绝协助、合作的情形等不能执行的,应当将刑事司法协助、警务合作请求和所附材料,连同不能执行的理由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报送公安部。如果公安机关因请求书提供的地址不详或者材料不齐全难以执行,应当立即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报送公安部要求请求方补充材料。

第三百四十八条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办理期限

地方公安机关在提供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时,如果请求书中附有办理期限,应当按期完成。如果未附办理期限,调查取证应当在三个月以内完成,送达刑事诉讼文书应当在十日内完成。如果不能按期完成,应当说明情况和理由,并层报公安部。

第三百四十九条 请求外国警方协助的程序

地方公安机关如果需要请求外国警方提供刑事司法协助或者警务合作,应当根据有关条约或者合作协议的规定提出请求书,并附上相应的文件及其译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机关审核后报送公安部审批。

第三百五十条 通过国际刑警组织进行协助的程序

地方公安机关如果需要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缉捕罪犯或者犯罪嫌疑人、查询资料、调查取证,应当提出申请并层报公安部审批。

第三百五十一条 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的费用

公安机关在提供或请求刑事司法协助和警务合作时,如果需要收取或支付费用,应当根据有关国际条约或者合作协议的规定进行办理。

第十四章 附  则

第三百五十三条 本规定的解释

本规定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基本程序,由公安部负责解释。

第三百五十四条 本规定的施行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同时废止公安部一九八七年制定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

第三百五十五条 与本规定相抵触的规定

在本规定发布前,如果公安部制定的其他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适用本规定。

延伸阅读
  1. 刑事案件立案应具备什么条件
  2. 结伙作案是几人
  3. 累犯是否有资格适用缓刑?
  4. 刑事拘留释放应给什么手续
  5. 拘留所是否可能转为看守所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卖高仿手表是否犯法
  2. 可以用他人的身份证购买火车票吗
  3. 伤残赔偿按照农村还是城市户口
  4. 医生不给办转诊怎么办
  5. 未判决之前可以申请法官回避吗
  6. 进拘留所会查艾滋病吗
  7. 什么情况会当庭释放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