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立案难的原因及对策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 > 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法律知识

浅析当事人申请再审案件立案难的原因及对策

点击数:299 更新时间:2024-04-14

 
315953

再审案件立案难的主要原因及其法律规定

一、法院内部的原因

1. 法院领导重视不够,立案庭力量薄弱。

由于部分法院领导对申诉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服务大局的意识不强,导致重审判而轻视申诉。他们没有将申诉工作视为审判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来重视,导致立案庭力量不足。有些法院将立案审查部门视为“闲置人员安置部”,这些人员年龄偏大,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人员数量少且素质不一,必然会影响申诉工作的质量。

2. 部分法官敷衍塞责,不负责任是再审立案难的主要原因。

有部分当事人的申请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例如在终审判决书生效后,出现了新证据足以改变原判决认定的事实等,但立案法官基于各种原因不给予立案审查。某些法官认为当事人到法院申诉或申请再审是给同事找麻烦,给法院抹黑,因此害怕申诉和躲避再审。某些法官出于本部门利益的考虑,责任心不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认识不足,没有服务大局的意识。他们机械地认为法律程序已经完成,与法院无关,不注重案件的社会效果。对当事人的申请理由不予认真细致的审查,费尽心思找出各种理由不予受理。对当事人的意见反映,他们没有耐心细致地进行解释疏导,方法简单,说理不透,不能以理服人,以法服人。有些法官对涉诉上访的当事人态度生硬、冷漠,没有给予当事人基本权利应有的尊重。有些法官将本应由本级法院受理的案件推向下级法院,一味地推诿敷衍,导致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不能立案,当事人无门可告。

3. 部分法官将申请再审与申诉混为一谈,影响了当事人诉权的行使。

司法实践中,由于某些法官的业务素质不高,法学功底不扎实,对申请再审和申诉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搞不清,将本应是诉讼权利的申请再审当作民主权利对待,导致再审立案难。申诉是指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法院的判决或裁定不服,请求有关部门重新处理的行为,其性质是宪法规定的一种民主权利,其法律依据是《宪法》第四十一条: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的权利。申诉不一定引起再审,它只是法院、检察院发现错案的一种方式或途径。而申请再审则是民事、行政诉讼的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调解协议,认为有错误向原审法院或上一级法院申请再行审理的行为。其性质是当事人的一种诉讼权利,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再审程序的发生。二者的性质、提起的主体范围、提起的时间、提请的机关、法律后果都不相同。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刑事案件与民事、行政案件的再审程序的启动主体范围是不相同的。前者的启动主体仅限于法院、检察院,当事人只能请求法院、检察院启动再审程序,而后者的启动主体除法院、检察院外还有当事人,故现行《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民事诉讼法》对当事人申请再审的权利规定得非常明确。

4. 有些案件部分审判程序不透明,侵害了当事人的知情权。

法院审判工作的某些环节存在隐形程序,导致当事人对法院公正执法产生误解。例如,有些案件在审理过程中由于内部请示、汇报、与有关部门协调、鉴定、评估、拍卖等环节存在暗箱操作,影响了当事人的知情权。一旦因这些程序影响了案件的实体判决和执行结果,当事人就会怀疑法院办案不公,为了“讨回公道”,于是开始申诉或申请再审。

5. 个别案件程序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

个别案件因一、二审在适用法律程序上存在问题,说理不透彻不充分甚至不说理,或者说理部分与判决结果不一致,导致当事人对实体判决不满。有些判决书错别字较多,引用法律条款不准确,严重影响了判决书的权威性。虽然经过再审审理,指明原判存在的程序错误,但由于最终维持了实体判决,当事人对此持怀疑态度,导致申诉不断。

二、法律规定的方面的原因

1. 法律规定过于笼统,不易为当事人所理解掌握。

延伸阅读
  1. 刑事案件申请再审管辖可以吗?
  2. 刑事案件再审申请书
  3. 刑事案件申请再审范文
  4. 刑事案件的审理期限的分类和情况解析
  5. 申请再审超过6个月会如何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如何确认干部身份
  2. 法庭上的录音合法性问题
  3. 赡养纠纷管辖规定
  4. 危险货物车辆未配备押运员的法律处罚
  5. 纪律检查委员会: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
  6. 合同因不可抗力损失要求赔偿的法律问题
  7. 民事经济追溯期限
民事诉讼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