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6-13
调解是指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中,由中立的第三方在当事人之间进行调停疏导,帮助交换意见,提出解决建议,促成双方化解矛盾的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了调解的相关规定:
1. 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
2. 当事人经法庭许可,可以向证人、鉴定人、勘验人发问。
3. 当事人要求重新进行调查、鉴定或者勘验的,是否准许,由人民法院决定。
在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立案后,人民法院对受理的第一审、第二审和再审民事案件,可以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前进行调解。
调解程序如下:
1. 受理案件后,法院会邀请中立的第三方作为调解员参与调解。
2. 调解员会与当事人进行独立会谈,了解双方的诉求和争议焦点。
3. 调解员会协助当事人交换意见,寻找双方的共同利益,并提出解决建议。
4. 当事人可以根据调解员的建议进行协商,以达成和解协议。
5. 如果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调解员会起草调解书,并由双方当事人签署。
6. 如果双方未能达成和解协议,案件将继续进行审判。
调解作为一种非诉讼解决纠纷的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1. 节省时间和成本:相比于诉讼程序,调解可以更快速地解决纠纷,减少了诉讼费用和时间成本。
2. 维护关系: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会帮助双方当事人保持和谐的沟通,有助于维护双方的关系。
3. 灵活性:调解过程可以根据双方的需求进行调整和协商,更加灵活和个性化。
4. 高达成率:由于调解是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达成和解的可能性更高。
调解作为一种有效的民事纠纷解决方式,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为当事人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通过调解,当事人可以更快速、便捷地解决纠纷,达到双方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