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法律法规 > 刑法类别法律知识

诈骗罪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点击数:48 更新时间:2024-07-15

 
314205

  诈骗是犯罪的,只有达到刑事立案的标准才能够认定为诈骗罪,那么诈骗罪的刑事案件立案标准是怎样呢?应该怎么样子去理解这个立案标准呢?接下来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诈骗罪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诈骗罪刑事案件立案标准

  《“两高”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票据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票据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了他人的财物所有权,又侵犯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

  票据诈骗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金融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

  票据诈骗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4、主观要件

  票据诈骗罪在主观上须由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三、票据诈骗罪与非罪的界限

  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是否以骗取他人财物为目的是区别罪与非罪的重要标准。

  本条为避免混淆罪与非罪的界限,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一些状况进行了特别规定。如使用伪造、变造、或者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是“明知”的,在主观上是否明知其所使用的汇票、本票、支票是伪造、变造或者作废的,是划分是否构成票据诈骗罪的重要界限之一。如果行为人在使用汇票、本票、支票时,在主观上确实不知道该票据是伪造、变造或者作废的,则不构成票据诈骗罪。应当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明知,不是仅依据行为人自已的供述,而是要在全面了解整个案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结论。对于冒用他人的票据、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伪记载以及使用伪造、变造的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行为人必须具有诈骗他人财物的故意和目的,没有这种故意和目的,就不能构成票据诈骗罪。

  以上就是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的关于诈骗罪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相关内容,立案标准关系到案件的立案,所以是很重要的环节。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手心律师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两百六十六条
延伸阅读
  1. 虚假出资罪立案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2. 交通肇事罪立案过程怎么走
  3. 土地使用权私下转让的法律规定与风险解析
  4. 诈骗罪立案数额标准的专业指导
  5. 损坏他人财物立案标准

刑法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打人者跑了构成什么罪
  2. 用手机拍警察执法算违法吗
  3. 他人快递死猫恐吓我怎么办
  4. 故意扎轮胎是破坏交通工具罪吗
  5. 猥亵罪和猥琐罪有什么区别
  6. 重犯罪一般是几年
  7. 如何查询犯罪嫌疑人是否被通缉
刑法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