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1-29
融资涉及的法律问题
一、融资人的法律主体地位
根据法律规定,承包人作为企业的法律主体,仅具有承包经营的权利,无权处理企业投融资等重大事项。对于县办企业来说,很可能是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是否需要融资由企业或股东决定,即由当地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决定。
二、投资人的法律主体地位
根据法律规定,代表处不得从事与经营相关的商业活动,因此,代表处无权签署任何与投融资相关的合同。此外,我国法律禁止外商投资某些矿产资源的开发。同时,这些外商投资公司或代表处在未详细调查核实投资项目和融资人资质的情况下,轻易同意签署所谓的合资、合作协议,并要求融资人支付保证金或其他费用。因此,融资人应慎重考察和核实融资人的情况,以免上当受骗。
三、投融资项目需符合政府产业政策
在中国的政策环境下,许多投资领域是不允许外资企业甚至民营企业涉足的,因此投融资项目需符合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
四、选择融资方式
融资方式有多种选择,例如债权融资、股权融资、优先股融资、租赁融资等,不同的融资方式对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分配有很大不同,对企业经营有重大影响。
五、选择回报形式和方式
在债权融资中,需重点约定本金的还款计划、利息计算和担保形式等。如果投资人投入资金或其他资产以获得投资项目公司的股权,则需重点安排股权比例、分红比例和时间等。相对而言,投资人更关注投资回报方面的问题。
六、撰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和投资建议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和投资建议书的撰写要求真实准确,这是投资人判断是否投资的基本依据之一。同时,撰写这些文件需要法律依据,例如关于项目的环境保护要求必须真实申明,否则,如果项目环保措施未达到国家或地方法律法规要求,可能被环境保护部门下令禁止继续运营,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七、尽职调查中可能涉及的问题
律师进行的尽职调查是对融资人和投融资项目的有关法律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并根据了解的情况向投资人提供尽职调查报告。
八、股权安排
股权安排是投资人和融资人在达成一致后,在即将成立的企业中分配权益的博弈。由于法律对此没有十分有力的救济措施,目前公司治理中普遍存在大股东控制公司、侵害公司和小股东利益的情况。因此,在股权安排方面需要融资人和投资人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