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资的社会公众如何认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互联网金融 > 互联网金融犯罪法律知识

非法集资的社会公众如何认定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7-08

 
30818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非法集资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众的资金进行非法占有的行为,而认定非法集资罪,对社会公众的认定是非常重要的,那么非法集资的社会公众如何认定?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非法集资的社会公众认定标准

一、《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条规定

根据《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3条规定,以下情形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一)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二)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

二、非法集资的社会性特征

根据《2010年解释》,非法集资的社会性特征是指“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这是非法集资与民间借贷的重要区别。法律禁止非法集资的目的之一是为了保护广大公众投资者的利益,主要考虑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公众缺乏投资知识和理性,与专业投资者不同;二是非法集资活动信息不对称,社会公众缺乏必要的真实信息;三是社会公众抗风险能力较弱,往往难以承受集资款无法返还的损失风险,且涉及人数众多,易引发社会问题。非法集资的社会性特征包括广泛性和不特定性,即非法集资对象众多且为不特定多数人。然而,如果行为人未向社会公开宣传吸收资金的信息,只是在亲友或者单位内部针对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这种情形限定于亲友圈或者单位内部人员等有限范围内,具有特定性,不符合非法集资的社会性特征。

三、司法实践中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的情形

针对司法实践中非法集资犯罪手法翻新、规避法律和司法解释的情况,《意见》第3条明确以下两种情形应当认定为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一)在向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吸收资金的过程中,明知亲友或者单位内部人员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予以放任的情形;(二)以吸收资金为目的,将社会人员吸收为单位内部人员,并向其吸收资金的情形。

非法集资罪数额的确定

根据司法解释,个人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2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单位进行集资诈骗数额在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数额在250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特别巨大。在确定金融诈骗犯罪数额时,应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计算。支付的中介费、手续费、回扣等或用于行贿、赠与等费用应计入金融诈骗的犯罪数额,但已归还的数额应扣除。在量刑时,除了考虑集资诈骗的数额,还要综合考虑诈骗手段、诈骗次数、危害结果、社会影响等情节。非法集资犯罪数额特别巨大不是判处死刑的唯一标准,只有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并且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犯罪分子才能被判处死刑。对于数额特别巨大但已追缴、退赔并挽回损失或损失不大的情况,一般不应立即执行死刑;对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的,一般不应判处死刑。

非法集资活动的处罚措施

对于进行非法集资活动的行为,除了根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如没收违法所得、罚款、取缔非法从事金融业务的机构等,还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参与非法集资活动的人不受法律保护,法律明确规定: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所受的损失由参与者自行承担,债务和风险不得转嫁给未参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国有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其他单位。在债权债务清理退还后,剩余的非法财物应予以没收,并上缴中央金库。在取缔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活动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只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不能以财政拨款方式弥补非法集资造成的损失。

延伸阅读
  1. 民间借贷纠纷处理是怎样的
  2. 最高法民间借贷合同纠纷规定是什么?
  3. 关于民间借贷纠纷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解答
  4. P2P网络借贷必须严守法律底线吗
  5. 民间借贷纠纷常见法律问题十问十答。

互联网金融热门知识

  1. 私募基金与非法集资有哪些区别
  2. 关于非法集资的最新条例
  3. 融资涉及哪些法律问题有哪些
  4. 众筹和非法集资的区别
  5. 第三方支付的费用是多少
  6. 第三方支付接口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7. 股权众筹有什么发展
互联网金融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