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 更新时间:2025-02-06
1. 借种植、养殖、项目开发、庄园开发、生态环保投资等名义非法集资;
2. 以发行或变相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等权利凭证或以期货交易、典当为名进行非法集资;
3. 通过认领股票、入股分红进行非法集资;
4. 通过会员卡、会员证、席位证、优惠卡、消费卡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5. 以商品销售与返租、回购与转让、发展会员、商家加盟与“快速积分法”等方式进行非法集资;
6. 利用民间“会”、“社”等组织或者地下钱庄进行非法集资;
7. 利用“电子商铺”、“电子百货”等虚拟商品,宣传投资、回报进行非法集资;
8. 对物业、地产等资产进行等份分割,通过出售其份额的处置权进行非法集资;
9. 以签订商品经销合同等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0. 利用传销或秘密串连的形式非法集资;
11. 利用互联网设立投资基金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12. 利用“电子黄金投资”形式进行非法集资。
一、出台相关立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针对非法集资活动的蔓延,需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非法集资、高利放贷、地下钱庄与民间借贷的界限,为人们投资明确指明方向,提供法律保障。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投资防范意识和理智的投资意识
1. 加大法制经济的教育,提高人们的法制经济意识;
2. 加大非法集资的典型事例的宣传,让人们深入认识非法集资的危害;
3. 规范公职人员的投资方向和行为,树立正确的投资观和理财观;
4. 运用好舆论的平台,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正确的理财知识;
5. 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三、严防死守,建立有针对的金融监管机制,加强金融业务监管和引导
1. 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重点监查管理涉嫌非法集资和高利放贷人员;
2. 广设相关投诉受理中心,发动群众的力量,互相监督,积极举报;
3. 做好排查预警,建立网络排查体系,及时发现隐秘的非法集资问题;
4. 加强资金审批力度,审批和监管一条龙,形成综合治理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