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2-17
企业公告范围包括注销公告、减资公告、清算公告、变更公告、股权转让公告、债权转让公告、拍卖公告、招标公告、离职声明、商业声明、合并公告等各类启示公告。
北京市级以上的报纸包括: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手递手报、法制晚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劳动午报等。
全国发行的报纸包括:参考消息、环球时报、光明日报、法制日报、金融时报、中国商报、人民日报、中国保险报、文汇报等。
根据我国公司法第204条的规定,对于未经公告即合并的情况,公司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如果公司在合并、分立、减少注册资本或进行清算时未按照法律规定通知或公告债权人,将会面临责令改正和处以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然而,对于债权人来说,即使责令改正或罚款的行政处罚已无法改变公司已经合并的事实。即使公司合并真的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债权人也不一定能通过主张公司合并无效来获得救济。因为在公司合并后,尤其是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经营活动后,恢复原状是非常困难的。无论是对原合并各方资产的分离,还是对新产生的利润、亏损、债权债务等的划分,都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最终的结果也不一定更有利于债权人,甚至可能对合并公司及其他善意第三人不利。
我国公司法虽然规定了不履行清偿、担保义务的公司不得合并,但对已违法合并后的处理并没有明确规定。从其他国家的立法规定来看,大多倾向于不因此阻碍合并的进行。这反映出立法者在考虑对公司合并及其他善意第三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保护的前提下,对债权人采取适度保护的原则。因此,我认为应该对我国公司法中关于公司合并对债权人保护的规定进行补充和完善。
对于债权人的保护重点应该放在满足债权实现和保护债权安全方面,而不应赋予债权人对公司合并绝对的否决权。因为公司合并并不会导致债权消灭或对债权不承认的后果。因此,当合并公司不履行告知义务或不履行清偿、担保义务时,对债权人最有效的保护方式是补充提供担保并扩大清偿责任的范围。在一定期间内(如合并后6个月或一年内),债权人可以要求合并公司对其债权可能受到的损失提供担保,对违法行为负有责任的合并公司各方的股东、董事、监事,均应对债权人因公司合并而遭受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