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09-01
我国新《婚姻法》修订后,第一次确立了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离婚过错损害赔偿是指因一方有重大过错导致婚姻关系破裂,离婚时无过错方对此所受的损害(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有权请求损害赔偿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这一制度充分体现了婚姻义务的内在要求,充分保护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婚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的设立,在我国离婚立法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探析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制度,不难发现它具有推动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思想进步的社会功能。首先,损害赔偿作为侵权行为法的基本救济手段,最基本的功能在于填补受害人的损害。有损害才有赔偿,无损害就无赔偿。通过补偿损失,使受到损害的权益得到救济和恢复。对于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可分为财产损害赔偿与精神损害赔偿。离婚财产损害赔偿,旨在填补财产损害,从而使受害一方在离婚时减少财产实际损失。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国外有的采用给付慰付金的办法,有的采用支付赔偿金的办法。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条对精神损害的民事责任规定了两种方式,一种是非财产责任,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一种系财产责任,即支付赔偿金。目前我国民事审判中,就离婚精神损害赔偿,一般采取支付赔偿金的方式。其次,离婚过错损害赔偿包括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金本身就是具有经济补偿和精神慰抚的性质。因为,对于精神损害而言,不能完全客观地以金钱来计量和赔偿,给付赔偿金除了尽可能填补损害以外,更主要的是慰抚受害一方因精神损害而产生的痛苦、失望、怨愤与不满,使受害一方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从而平息其愤怒、痛苦与不满。最后,损害赔偿作为侵权者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之一,具有制裁和预防违法行为的功能。通过责令有过错一方承担赔偿责任,使侵权者不但没有因其过错获益,反而对其行为的损害后果还要承担赔偿责任,这本身就体现了法律对侵权者的惩罚与制裁,并且对其他有可能发生类似行为的人则有警戒和预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