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1-28
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产生的以下债务被视为共益债务。共益债务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在管理人接管债务人财产后,管理人有权请求对方当事人继续履行双方未履行完毕的合同,或解除合同。管理人可以根据是否有利于增加债务人财产的考虑,决定是否继续履行合同。这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在破产程序开始前已经成立但双方未履行完毕的合同;二是在破产程序开始后,为保证企业继续经营而签订的新合同。对于这两类合同,如果债务人已经履行完毕,则不构成共益债务。如果债务人未履行完毕,或对方当事人已全额履行,则构成共益债务。在重整程序中订立的合同也构成共益债务。
无因管理是指在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的情况下,为避免他人利益受损而进行的管理或服务行为。在破产程序中,如果破产企业的财产或事务由第三人进行无因管理,而第三人没有法定或约定义务,那么第三人对债务人财产的管理行为就属于无因管理。因此,无因管理所支付的必要费用应作为共益债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债务必须在破产案件受理之后产生,否则不构成共益债务。
不当得利是指在没有合法根据的情况下,通过使他人受损而自己受益的行为。受损失的人有权要求不当得利的人返还该不当得利。在破产程序中,如果管理人管理的债务人财产没有法律上的原因获得利益,从而损害他人利益,那么这种不当得利应返还给受损人。由于不当得利会增加债务人财产,因此这种债务属于共益债务。同样,这种债务也必须在破产案件受理之后产生。
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案件后,债务人继续营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债务人财产或满足重整需求,这种营业通常会使企业利益相关者获得利益。为了进行这种营业,应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和社会保险费用,同时产生的其他债务,如职工医疗费用、伤残补助等,也属于共益债务。
在破产程序中,管理人或相关人员为维护和增加债务人财产、提升债权人整体利益而执行职务。因执行职务行为而产生的后果,应作为共益债务。因此,管理人或相关人员执行职务致人损害所产生的债务属于共益债务。但并非所有由管理人和相关人员造成的损害都由债务人财产清偿,只有在执行职务过程中造成的损害才属于共益债务。
如果债务人财产本身的原因导致他人受损,那么产生的债务属于共益债务。这种情况包括债务人财产造成他人人身损害和财产损害,例如债务人企业的厂房倒塌造成的损害等。
共益债务和破产费用有以下联系和区别:
联系:两者都是在人民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产生的,都是为了破产程序的顺利进行、更好地管理债务人财产、保护债权人或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的利益而产生的,都是以债务人的财产支付的。
区别:破产费用是消极产生的,而共益债务是积极产生的。例如,履行合同以增加债务人财产就属于共益债务。两者产生的原因也不同。破产费用主要是由于破产管理人对债务人财产的管理行为引起的,而共益债务主要来源于债务人财产,如因债务人财产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