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经济犯罪案例分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的变更形式 > 公司改制法律知识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经济犯罪案例分析

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0-05-25

 
29218

摘要:针对案例中张某在企业改制期间占有公司财物的行为,本文分析了四种分歧看法,认为该行为不构成私分国有资产罪、妨害清算罪及挪用公款罪,并阐述了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贪污罪构成主体要件应该采用身份说与公务说的结合,在贪污罪对象的认定上也不应该局限于公共财产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企业改制,经济犯罪,贪污,挪用公款

本文拟对企业改制过程中的一个经济犯罪案例进行分析探讨,供参考。

一、案件基本情况回顾

自1999年l2月至2004年3月,时任某汽车运输有限公司(该公司国家股占86.43%,企业股占13.04%,职工个人股占0.53%)总经理的张某指使公司的财务人员将公司部分运费收入、职工集资款和住房抵押金等共计408万余元存入该市建设银行等处获取高息,本金及利息一直记的账外账。2004年3月,张某和董某、刘某(均系该运输有限公司职工)将账外账上的本金408万余元入了有限公司的账,而利息l70余万元仍记在账外账上。2004年4月,张某又指使董某、刘某将利息l70万余元中的94万元用于购买4台依*柯供公司从事营运,但仍记在账外账上。2005年4月,该公司实行国有产权买断式改制,并成立公司改制工作组,张某为“工作组”成员之一。张某明知原公司有4台“依*柯”和利息76万余元仍未上账,却故意隐瞒,并指使董某、刘某、王某(系该运输有限公司职工)只能按原公司账面上的情况向“工作组”说明情况,致使“工作组”没能发现这170万元。后张某等46人最终仅以144.9万元买断经营该公司。其中,张某出资82.8万元,占46%的股份;董某出资3.5万元,占1.94%股份,刘某与王某各出资3万元,各占1.67%的股份。2005年5月,清产核资结束后,张某召集董某、刘某及王某开会,要求董某等人将原公司4台“依*柯”和利息76万余元开成运输收入,分批进到改制后公司的账上。其中,50万余元被该公司支付给市国资局,作为产权转让金的一部分;25万余元被公司用于基建开支。

二、案情判断的分歧看法

在审判实践中,对此案的定性问题有四种不同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张某等四人趁企业改制之机隐瞒国有资产170万余元,并转入自己占有股份的私有企业,虽然没有在数额上具体分配,但实际上形成了46名股东的共有财产,应定私分国有资产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张某等四人在公司改制清算时,明知原公司有账外账,却故意隐瞒,导致张某等人以低价买断该公司,严重侵犯了国家对公司的管理秩序和债权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利益,如国家无法征税,并影响了原公司最大股东——国家的利益,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张某等人的行为已构成妨害清算罪。

延伸阅读
  1. 绑架罪的判决标准与案例分析
  2. 关于妨害公务罪的法律解析与案例分析
  3. 间谍罪司法解析:聚焦间谍活动的法律界限与案例分析
  4. 深圳肇事逃逸私了案例的赔偿金额分析
  5. 间谍罪司法解析:聚焦间谍活动的法律界限与案例分析

公司的变更形式热门知识

  1. 中小企业融资途径有哪些
  2. 企业兼并中的财务协同效应
  3. 公司收购个人股权有什么法律问题
  4.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流程
  5. 产业调整赔偿标准是什么
  6. 什么叫企业分立,企业分立的形式是什么
  7. 公司转让后需要赔钱吗,公司转让的流程是什么
公司的变更形式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