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订立 > 合同形式法律知识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8-01

 
292161

  一般来说,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均是在故意犯罪的实施过程中的未完成形态,虽然同是未完成形态,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存在区别。那么大家知道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判断依据是什么吗?接下来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都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不管是犯罪未遂还是犯罪中止,都是故意犯罪没能最终完成,没有达到犯罪行为人期望的犯罪后果的情形。但两者还是存在明显区别的。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是由其主观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形。

  犯罪中止与此不同,犯罪中止是指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这样一种情形。

  从两者的定义可以明确看出,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犯罪行为没有能够完成到底是因为犯罪行为人的主观上自愿放弃还是因为行为人意料之外的原因介入导致犯罪无法继续完成。

  比如在强奸罪行为中,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将被害人拖到僻静处,如果此时突然警察巡逻过来,犯罪已经无法继续实施,行为人逃跑,这种情形就属于未遂。如果行为人突然良心发现,觉得这样对待一个女孩不好,主动放弃了实施犯罪,这种情形就属于中止。

  在量刑上,由于中止相对于未遂更能体现出犯罪行为人主观上避免犯罪结果发生的意愿,在量刑时是远轻于犯罪未遂的,犯罪中止应当减轻处罚,如果没有发生危害后果还应该免除处罚。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关于“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判断依据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不知道有帮助到各位小伙伴吗?从我国相关规定来看,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判断依据是犯罪行为人是出于自愿放弃还是其他原因放弃继续犯罪。如果您后续还有什么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随时向手心律师网的在线律师进行咨询,他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引用法条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
延伸阅读
  1. 掩饰隐瞒犯罪所得未遂既遂界定
  2. 入室盗窃未遂是否构成犯罪
  3. 用刀捅室友未遂是否会受到法律处罚?
  4. 毒品运输途中的犯罪行为是否属于既遂还是未遂
  5. 过失犯罪的既遂情形

合同订立热门知识

  1. 格式合同的定义和称谓
  2. 房屋买卖合同的特别注意事项
  3. 辅警没签合同辞职要赔偿吗
  4. 商家口头承诺是否有法律效力
  5. 离职承诺书有法律效力吗
  6. 假如中介口头承诺给介绍费,但是不给介绍费怎么办
  7. 劳动者承诺放弃缴纳社保,违反法律规定无效
合同订立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