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0-28
1996年4月24日,某公司的车库突然起火,造成2辆投保的汽车损坏。其中一辆大发货车损坏严重,保险公司按整车损失赔付。另一辆是日产的五十铃8座面包车,损失包括电器设备中的线路和仪表、转向系统中的方向盘以及车头和内装饰、两排座椅等,估计经济损失为10万元。该车投保的金额是21.1万元,双方达成了对该车损失金额的协议。然而,保险公司的惯例是待修复后再进行理赔。因此,该车被送进修理厂进行修理。修理工作进行顺利,但在一个电器配件上出现了问题。这个电器配件的价格仅为3000元,但在本市的汽车配件市场上无法找到。与其他城市的进口汽车配件公司联系后,得知该配件已经淘汰且不再生产。修理厂无法找到新配件,只能考虑使用旧配件。在本市找不到合适的配件后,他们开始寻找外地的线索。最终,在外省找到了线索,但当他们将这一消息通报给该公司时,该公司不同意使用旧配件,导致修理工作陷入停滞。
1998年6月,某公司以保险金额应按整车赔偿为由,要求保险公司赔偿21.1万元。保险公司只同意按实际修理费用10万元进行部分损失赔偿。双方无法达成协议,某公司于1998年8月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法院判令保险公司按照事故车辆全部保险金额赔偿21.1万元,并从1996年9月起计付滞纳金和承担诉讼费用。
法院受理此案后,双方当事人被召集到一起进行调解。双方在部分损失的前提下达成了赔偿协议,并以《民事调解书》的形式结束了案件。调解内容如下:保险公司一次性赔偿某公司车辆修理费用15.5万元,诉讼费由某公司承担。
保险公司承担的赔款金额超过了其与某公司达成的协议金额5.5万元,这是否合法?该案件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教训?根据《保险法》第23条第1款和第2款的规定:“保险人收到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的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请求后,应当及时进行核定;对属于保险责任的,在与被保险人或受益人达成有关赔偿或给付保险金额的协议后十日内,应履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义务。……”“保险人未能及时履行前款规定的义务,除支付保险金外,还应赔偿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因此受到的损失。”保险公司的主要义务是承担损失赔偿责任,保险的补偿功能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出来的。然而,保险公司在发生保险事故后不仅需要支付赔偿,还需要及时支付。这不仅是衡量保险公司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准,也是检验保险公司是否合法经营的尺度。保险赔偿或给付义务属于合同义务,如果保险人在法定期限或约定期限内未向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支付赔偿或给付保险金,则构成未能按时履行合同的违约行为。
在本案中,保险公司对该案进行了及时核定,并在同年9月与被保险人达成了关于面包车损失的协议,约为10万元。本来,如果在达成协议后的10天内支付这笔款项给被保险人,后续问题就不会出现。然而,保险公司的承办人受限于《机动车辆保险条款》第11条的规定:“保险车辆因保险事故受损或致使第三者财产损坏时,应尽量修复。”并且附带的解释条款规定:“如果修复费用预计不会达到或接近整车的实际价值,应进行修复。”因此,保险人以送修人的身份将受损车辆拖至与保险公司订有联营协议的汽车修理厂进行修理。由于估计不足,一个价值仅为3000元的零件导致保险公司无法按时履约,给被保险人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最终以多赔了5.5万元了结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