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3-20
在对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进行分析时,我们认为现有的分录记录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从分录的形式上看,与其他投资方式的分录不统一。例如,债券投资、材料投资、无形资产投资、货币投资等,借方都是"对外投资",贷方都是资产类账户。然而,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第一笔分录的贷方却是"事业基金",即净资产类科目。这种表达方式不符合会计的目的,反而给经济活动的管理和运作带来了不便。
从分录的内容上看,将"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放在一起并不必要。理论上,"固定资产"反映的是资产,而"固定基金"反映的是权益。如果取消"固定基金",固定资产核算就可以采用单式记账。然而,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不同,其收入来源多渠道、支出多用途,因此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在行政单位会计中,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数额必然相等。但在事业单位会计中,并非总是如此,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情况。
举例如下:
[例1]某事业单位在2007年1月1日向甲公司融资租赁设备1台,协议价值为500,000元,运输费、安装费等为2,000元,由银行存款支付。合同约定租金分5年平均支付,在付清最后一笔租金后可按41,300元优惠价购买该设备。
事业单位的分录如下:
(1) 租入设备时
借:固定资产 500,6000
贷:其他应付款 500,4000
银行存款 2000
(2) 2007年12月31日,支付租金(2008、2009、2010年相同)
借:其他应付款 100,000
贷:银行存款 100,000
借:事业支出 100,000
贷:固定基金 100,000
(3) 2011年12月31日支付最后一笔租金,同时以优惠价购买该设备
借:其他应付款 104,000
贷:银行存款 104,000
借:事业支出 104,000
贷:固定基金 104,000
在这个例子中,"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并没有放在同一个分录中,而是根据经济活动的实质进行处理。因此,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实际上是用事业单位自身的固定资产换取对外的债权。第一笔分录应为: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评估价或协议价)",贷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差额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借记"固定基金",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在过去,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增值税一直是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的。然而,随着增值税的全面"转型",增值税从生产型转变为消费型,征纳计算也得到了简化,征管效率提高了。
举例如下:
[例2]某事业单位为一般纳税人,在2009年6月30日以两年前购买的117,000元固定资产对甲公司投资(不含税价值为100,000元),协议价为80,000元(不含税),则交增值税1,538.46元。
按照原来的做法:
借:对外投资——其他投资 81,538.46
贷: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81,538.46
借:固定基金 117,000
贷:固定资产 117,000
如果只有这一笔分录,计算税款就不复杂。但如果经过多年,如何区分固定资产应缴纳的税款,如何根据每个增加的固定资产价值来核算进项税额,以及销项税额以何为基数,就变得复杂起来。如果以"对外投资"为基数,其中还包括材料投资(已计入销项税额)、货币投资(无需计算增值税)等。如果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为基数,该科目包含许多其他核算项目。如果按照前文的建议,无法清楚地计算税款。
针对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可能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不将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绑定"在一起,而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借记"对外投资",贷记"固定资产",差额计入"事业基金——对外投资"。同时,借记"固定基金",贷记"事业基金——对外投资"。
事业单位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时,如果是一般纳税人:
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评估价或协议价)",贷记"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差额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借记"固定基金(账面价值)",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
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
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评估价或协议价)",贷记"固定资产(含税账面价值)",差额计入"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同时,借记"固定基金(含税账面价值)",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