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4-08-14
在拆迁过程中,拆迁方通常会有一份详细的规划。这份规划包括安置房的位置、建筑结构、户型和楼层等,都有相应的施工图纸。在签署拆迁补偿协议后,拆迁方会按照施工图纸的要求进行实际建房,并在房屋建成后分配给被拆迁人。
然而,房屋建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可能会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例如,原本选定的安置房用地可能被用于其他用途,导致无法继续建造安置房;或者由于施工方面的资金问题,导致安置房项目停滞;还有可能原本规划的可居住人数大于实际建造的可居住人数,导致部分被拆迁人无法参与分房。
此外,即使房屋建成,也有可能与最初的规划完全不同。被拆迁人可能无法获得所需的户型和楼层,或者由于分房顺序的原因,约定的房屋已经分配给他人,导致补偿协议无法或难以履行。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25条的规定,当协议无法正常履行时,有关法律明确规定了如何处理。该条例规定:“房屋征收部门与被征收人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就补偿方式、补偿金额和支付期限、用于产权调换房屋的地点和面积、搬迁费、临时安置费或者周转用房、停产停业损失、搬迁期限、过渡方式和过渡期限等事项,订立补偿协议。补偿协议订立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补偿协议约定的义务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换句话说,当拆迁方不按照协议约定履行义务时,被拆迁人有权提起诉讼维权。补偿协议实质上是拆迁方与被拆迁人达成的合同,如果拆迁方不按合同约定执行,就构成违约,被拆迁人可以追究拆迁方的违约责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提起诉讼时需要有证据支持。因此,我们应该保留当时签署的拆迁补偿协议,并确保及时取回原件。如果无法取回原件,可以寻求律师帮助,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以获取补偿协议的副本,然后向法院提起诉讼。
既然法律赋予了我们提起诉讼的权利,那么在真正遇到问题时,我们应该及时行使这一权利,以免错过诉讼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