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法律规定和转让方式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拆迁补偿 > 其它拆迁知识法律知识

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法律规定和转让方式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3-11-23

 
281482
导读:相邻土地使用权纠纷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相邻土地使用权可能在实际的使用中会产生一定的使用权的纠纷,双方应当先就纠纷进行协商,协商无效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解决。

相邻土地使用权纠纷的法律性质

相邻土地使用权纠纷属于民事纠纷,适用民事法律进行解决。民事纠纷是指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的社会纠纷,其内容涉及民事权利和义务(可处分性的)。作为一种法律纠纷,民事纠纷通常是由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引起的。当民事主体违反民事法律义务规范并侵害他人民事权利时,就会产生涉及民事权利和义务的争议。

民事纠纷起诉的流程

1. 原告起诉材料的提交

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原告在向法院起诉时应提交以下材料:

  1. 原告主体资格的证明材料,如居民身份证、户口本、护照、港澳同胞回乡证、结婚证等的原件和复印件;企业单位作为原告的应提交营业执照、商业登记证明等材料的复印件。
  2. 证明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如合同、协议、债权文书(借条、欠条等)、收发货凭证、往来信函等。

2. 立案庭的审查和裁定

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要手续和提交相关证据材料后,应在七天内对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办理立案手续。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立案庭将依法裁定不予受理。

3. 诉讼费用的预交

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后的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如果确有困难,当事人可在预交期内向法院提出减、缓、免交的书面申请。逾期不交或者书面申请未获批准而仍不预交费用的,法院将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

4. 开庭审理和结案

立案手续完成后,法院将安排案件开庭审理。当事人应服从法院的工作安排,并在结案后到财务室结算诉讼费用,多退少补。

总之,民事纠纷起诉的流程包括原告提交起诉材料、立案庭审查和裁定、诉讼费用的预交以及开庭审理和结案。

延伸阅读
  1. 农村2020年宅基地补偿标准
  2. 农民耕地使用权是否能够永久拥有
  3. 集体土地上建房屋可以出租吗
  4. 遇到宅基地转让纠纷该如何处理
  5. 农村集体土地出租的危害有什么

拆迁补偿热门知识

  1. 违章建筑的法律定义和分类
  2. 土地补偿费计算方法
  3. 上海市市区集体土地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
  4. 上海徐汇拆迁的法定补偿标准和计算方法
  5. 城市拆迁怎么赔款
  6. 楼房拆迁怎样补偿
  7. 年房屋拆迁赔偿标准
拆迁补偿知识导航

征地拆迁解决方案

  1. 宅基地可以继承吗
  2. 房屋抵押后,土地随房屋一起抵押
  3. 拆迁过程中致伤亡处理指南
  4. 房屋拆迁补偿方式
  5. 房屋承租人能否获得补偿安置
  6. 土地承包期的最长年限
  7. 房屋拆迁补偿标准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