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10-22
2003年9月9日,被保险人文某向某保险公司投保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保险金额为30000元。在保险责任有效期间内,文某遭受意外伤害,按保险合同约定给付死亡保险金。2004年6月,文某在打篮球过程中突然倒地,经抢救无效死亡,初步推断为“猝死”,但未进行病理学解剖,查明死因。文某家属凭保险单据及相关证明材料要求保险公司支付保险金,但保险公司拒绝理赔,称属于疾病死亡。文某家属不服,于2005年11月诉至法院要求支付保险金。
认为文某的死亡原因经医疗单位证实为“猝死”,即外表健康的人突然发生的非暴力死亡。猝死多因体内潜在的进行性疾病在外因作用下突然发生而造成,有时也可在没有外因的情况下死去,不属于意外伤害,不符合保险合同约定的保险范围,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认为文某是突然死亡,医方初步推断为“猝死”,但未进行病理学解剖,查明确切死因。由于文某是在从事激烈的对抗性体育运动中死亡,在查明确切死因之前不能排除系意外伤害的可能。被告保险公司仅依据医方初步推断结论,放弃必要的勘验义务,作出的拒赔行为存在瑕疵。在文某死亡原因无法查明的情况下(文某尸体已被火化),拒赔行为不能成立,应当向文某家属支付合同约定保险金。
本案处理的关键在于举证责任的分配及证据的审核认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本案是保险合同纠纷,在诉讼过程中,被告应当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证明其拒赔行为有事实依据、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的约定,这是被告应当承担的举证责任。原告承担的举证责任是保险合同关系的成立、保险事故的发生及与被保险人身份关系等证据材料。
双方当事人分歧在于:
对于第一个分歧,原告认为该结论是通过死后推断得出的,并未进行相关的病理性解剖以查明死因。原告及时向被告报告并要求进行尸体检验,但被告放弃了这一权利。因此,该结论不能作为定案依据。被告则认为该证明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不需要再进行检验,可以作为定案依据。
对于第二个分歧,原告认为“猝死”不等同于疾病死亡,因为导致“猝死”的原因有多种可能性,既包括潜伏疾病影响因素,也包括外力影响因素,易被怀疑为暴力死亡。被告则认为“猝死”属于疾病死亡,这是一种公认的事实。双方都提供了证据来支持各自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