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4-22
1、交强险的公益性决定了保险公司对无证驾驶造成人员伤亡应承担赔偿责任。
为了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交强险出台的首要目的如《条例》第1条所说,在于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促进道路交通安全,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明显的公益性。《条例》第6条规定的统一保险条款、基础保险费率、不盈利不亏损的保险费率审批原则、保险费率审批听取公众意见,第7条规定的与其他业务分开管理、单独核算,第24条规定的全国统一的责任限额以及不设免赔率、免赔额等等,均体现出交强险的公益性。
交强险虽然对于投保人来说在功能上与商业保险中的机动车第三者责任险有相同之处,均为分摊风险,但不同于后者。后者是商业保险的一种,具有商业性和盈利性,不受前述《条例》规定的限制,相关当事人完全可以按照合同的有关原则和程序来确定合同的条款,如免责情形、赔偿限额等等。与之相适应,无证驾驶造成人员伤亡的,商保险中的第三者责任保险完全可以通过免责条款进行免责,但如果对此交强险保险公司也可免责,交强险就沦为与商业保险中的第三者责任险一样,不能保障机动车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依法得到赔偿,完全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因此,交强险的公益性决定了无证驾驶造成人员伤亡保险公司应予赔偿。
2、交强险的强制性决定了保险公司对无证驾驶造成人员伤亡应承担赔偿责任。
《交通安全法》第17条规定:“国家实行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为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出台提供了法律依据。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也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简称交强险。交强险制度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法律规定实行的强制保险制度,其强制性非常明显。一般认为,交强险的强制性具有双向性。一方面是对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投保交强险的强制。依照《条例》第2条的规定,在我国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的所有人、管理人必须按照《交通安全法》的规定投保交强险,否则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条例》第39条的规定扣车、罚款,直至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投保交强险为止。另一方面是对保险公司承保交强险的强制。根据《条例》第10条和第16条的规定,有资格从事交强险业务的公司对交强险不得拒绝承保或者拖延承保,也不得在未有《条例》规定的情形时解除交强险合同,否则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其改正、罚款、限制业务范围、责令停止新业务或者吊销经营保险业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