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证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引发交通事故:保险公司赔偿责任的争议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4-11
背景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以下简称《保险条例》)自实施以来,关于无证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引发交通事故后,保险公司是否应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这个问题涉及对《保险条例》第22条的不同解释。
相关法律规定
根据《保险条例》第22条第1款规定,保险公司在以下情形下应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一)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二)被保险机动车被盗抢期间肇事的;(三)被保险人故意制造道路交通事故的。根据该条第2款规定,如果发生道路交通事故的情况属于上述情形之一,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
争议焦点
争议主要集中在对于除抢救费用以外的人身伤亡损失的赔偿责任的处理上。有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对其他人身伤亡损失应免责,理由如下:1. 第22条规定的四种特殊情形造成的交通事故,应重点惩治和打击相关责任人,如果保险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将使这些责任人逃避法律责任。2. 抢救费用属于医疗费用的一种,既然《保险条例》只列出抢救费用并允许保险公司追偿,那么对于其他人身伤亡损失,交强险不应予以赔偿。3. 如果保险公司对其他人身伤亡损失应予以赔偿,与抢救费用相比,更应规定保险公司有追偿权,特别是在被保险人故意制造交通事故的情况下,所有赔偿费用应由被保险人承担。另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仍应对人身伤亡损失进行赔偿,理由如下:1. 国家设立交强险的目的是要求保险公司对受害人(第三者)承担社会责任,上述四种责任人的行为并不是主要考虑因素。无论机动车驾驶人是否具备驾驶资格,受害人对此无责任且无防范措施,只要事故对受害人而言是偶然和不可预料的,就应视为保险事故。即使是因驾驶人一般过失导致的事故,受害人也可以请求保险公司赔偿,更何况驾驶人具有无证驾驶的严重过失行为,保险公司更应对受害人的人身伤亡损失进行赔偿,这符合交强险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原则和公益性质。
法律解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保险公司应在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范围内予以赔偿。然而,该法又在第十七条中规定,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因此,有关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的具体内容和执行方式应以国务院制定的《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为准。根据《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保险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范围内应垫付抢救费用,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其中包括驾驶人未取得驾驶资格或者醉酒的情况。同时,作为合同内容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款》第九条也将除抢救费用以外的其他损失和费用排除在赔偿范围之外。基于上述法律规定和保险条款的约定,对于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辆并发生事故的致害人,保险公司在本次交通事故中只有承担垫付抢救费用的义务,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对于其他损失,包括伤亡赔偿金,保险公司不承担垫付和赔偿责任。
结论
对于无证或醉酒驾驶机动车引发的交通事故,保险公司是否应对人身伤亡损失进行赔偿存在争议。根据法律解释,保险公司在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限额内只有承担垫付抢救费用的义务,并有权向致害人追偿。对于其他损失,保险公司不承担赔偿责任。然而,不同观点仍然存在,其中一种观点认为保险公司应对人身伤亡损失进行赔偿,以满足交强险对社会公众利益的保险原则和公益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