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发明专利与非职务发明专利如何区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知识产权法 > 专利法 > 专利转让法律知识

职务发明专利与非职务发明专利如何区分?

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3-06-30

 
275667
导读:职务发明专利与非职务发明专利的区分,是可以从可以从著作权归属、发明依靠的物质条件的提供等方面来确定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及时的确定发明专利的权利归属,只有在确定权利主体之后,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权益。

一、职务发明专利与非职务发明专利如何区分?

可以从著作权归属来区分非职务发明专利与职务发明专利,若是职员发明的专利,那么其个人享有专利权,此时就是非职务发明了,此时虽然发明不是依靠公司的物质条件等创造出来的,但是公司依然享有优先使用权。

职务发明和非职务发明的区别:在于是否是在本职工作当中创造发明,在创造当中是否使用了公司提供的物质或者技术条件,对于职务发明的专利权利则是属于公司的,非职务发明创造的专利则是属于个人的。

职务发明是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申请被批准后,该单位为专利权人。

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申请被批准后,该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为专利权人。

二、判断职务发明的标准有什么?

1、以单位的业务范围来划分。即凡是属于单位业务范围内的有关发明创造,均认为是职务发明。从单位的角度看,单位雇佣职工的目的就是为了发展其业务,职工有义务为发展单位的业务而努力,因此,职工完成的一切在单位业务范围内的发明创造行为均属于履行职务。

2、以完成发明创造是否利用了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3、以完成发明创造的时间是否是业余时间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4、以单位是否立项作为划分职务与非职务发明创造的标准。

5、依照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合同所约定的范围作为划分标准。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下列情况下完成的发明创造都是职务发明创造。

(1)发明人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发明创造。

(2)履行本单位交付的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任务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

(3)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包括资金、设备、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向外公 开的技术资料等)完成的发明创造;

(4)退职、退休或者调动工作一年内作出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 配的任务有关的发明创造。

在职的职员若是有新的发明创造之后,申请专利权之前,是需要先判断该专利是否是职务发明,若是,那么就不能以职员的名义去申报。判断是否是职务发明的方法之一,可以从该发明是否是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条件才创造出来的入手。

在我国的知识产权的保护的规定中,在用人单位和发明专利的劳动者之间,是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专利归属的纠纷的,此时一般情况下,职务发明的专利权的主体是我国的用人单位,非职务发明专利权的主体是发明创造该专利的劳动者。

延伸阅读
  1. 专利权人的共同申请和确定
  2. 非职务发明的申请权属于谁
  3. 专利权人可以写单位吗
  4. 分公司知识产权能随意处置吗
  5. 专利权权属纠纷类型有哪些

专利法热门知识

  1. 美国专利的保护期限
  2. 专利年费的缴纳和终止
  3. 外国专利与自主研发技术的侵权问题
  4. 专利权转让的法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5. 专利侵权举证:确保证据完整、充分的关键步骤
  6. 有效性要注意的问题
  7. 专利实施强制许可的条件和程序
专利法知识导航

知识产权解决方案

  1. 假冒注册商标纠纷
  2. 商标构成的要素
  3. 合作作品中的著作权
  4. 职务作品的著作权人
  5. 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计算
  6. 著作权申请登记
  7. 著作权的诉讼时效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