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重要性
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1-15
导读: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和受让方有未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相关批准机构应当要求转让方终止产权转让活动,必要时应当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解析
一、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介绍
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是为了规范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行为,加强监督管理,促进国有资产的合理流动以及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制定的法规。根据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的令第3号,《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主任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并自2004年2月1日起施行。
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的法律责任
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过程中,如果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和受让方有以下行为之一,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相关批准机构应当要求转让方终止产权转让活动,并在必要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确认转让行为无效:1. 未按本办法规定在产权交易机构中进行交易;2. 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未履行内部决策程序、批准程序或者超越权限、擅自转让企业国有产权;3. 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故意隐匿应当纳入评估范围的资产,或者向中介机构提供虚假会计资料,导致审计、评估结果失真,以及未经审计、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4. 转让方与受让方串通,低价转让国有产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5. 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未按规定妥善安置职工、接续社会保险关系、处理拖欠职工各项债务以及未补缴欠缴的各项社会保险费,侵害职工合法权益;6. 转让方未按规定落实转让标的企业的债权债务,非法转移债权或者逃避债务清偿责任;以企业国有产权作为担保的,转让该国有产权时,未经担保权人同意;7. 受让方采取欺诈、隐瞒等手段影响转让方的选择以及产权转让合同签订;8. 受让方在产权转让竞价、拍卖中,恶意串通压低价格,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对于上述行为中转让方、转让标的企业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相关企业可以根据人事管理权限给予警告,并在情节严重时给予纪律处分。如果造成国有资产损失,应当负赔偿责任。如果受让方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受让方应当依法赔偿转让方的经济损失。如果构成犯罪,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三条规定,如果社会中介机构在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审计、评估和法律服务中违规执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会将相关情况通报其行业主管机关,并建议给予相应处罚。情节严重的情况下,还可以要求企业不得再委托该中介机构进行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的相关业务。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如果产权交易机构在企业国有产权交易中弄虚作假或者玩忽职守,损害国家利益或者交易双方合法权益,将会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将不再选择该机构从事企业国有产权交易的相关业务。根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如果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批准机构及其有关人员违反本办法,擅自批准或者在批准中以权谋私,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干部管理权限给予纪律处分。如果构成犯罪,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综上所述,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应当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以促进国有资本优化配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保护国家和其他各方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