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7 更新时间:2024-11-17
2006年1月,原告蔡某通过朋友陈某向某保险公司厦门分公司投保其私有汽车。原告委托陈某办理汽车投保的一切事宜,并支付了4000元作为保险费。
2006年1月25日,陈某前往厦门分公司承保科王某家中办理了投保手续,为蔡某的营运车办理了车损险,保险金额为人民币75000元,保险期限为1年。王某将填写完整的保单交给陈某,并收取了3700余元的保险费,完成了投保手续。
然而,双方并未注意到保险单背面印有的机动车辆保险条款中的规定:“由于火灾造成保险车辆的损失,由保险人负责赔偿,自然、明火烘烤造成的损失,保险人不负责赔偿。”(“自然”应为“自燃”)
2006年2月18日上午,被保险车辆在行驶途中突然起火,尽管经过奋力扑救,但该车仍被完全烧毁。后经厦门市公安局开元分局消防科鉴定,确认该车起火原因是汽车化油器漏油遇电火花引起。
原告蔡某遂向被告某保险公司厦门分公司要求赔偿车损险人民币75000元,然而保险公司以该车着火不属保险责任范围为由拒绝了赔付。蔡某遂向厦门市开元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被告辩称,汽车着火是由于汽车化油器遇电火花引起的,根据保险合同及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机动车辆保险条款费率解释的通知》,该车属于“自燃”,不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因此拒绝赔偿是合理的。
本案例涉及两个解释问题:一是“自然”是否是“自燃”的笔误;二是如何理解“自燃”的含义。
法院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采用意图解释原则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稍具常识的人都可以理解到保险合同中“自然、明火烘烤造成的损失”应为“自燃”,否则语句不通。因此,此处的笔误并不构成理解的障碍。根据意图解释原则,应认定此处的“自然”即为“自燃”,来理解该条款。
“不利解释原则”是指对含糊不清的条款要按与起草人意思相反的含义作解释,因为起草人有义务让这个条款明白清楚。我国《保险法》第三十一条也明确了这一原则。然而,过分加重保险人的负担会导致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都得不到保障。因此,在保险合同纠纷中,应避免仅以公平原则和有利解释原则为主要依据,而忽视保险经营中的特殊规则和惯例。法院应该根据保险合同的具体内容和当事人的意图,力求达到更为公平的结果。
意图解释原则的运用需要综合考虑保险合同的条款所用的文字、订约时的背景、客观情况以及当事人在订约时对未来事件的可能判断等因素,推测出当事人订约时所采用的条款的真实意图。当事人的意图事实上支配着保险合同的解释。即使保险合同中的术语不合适、语法上有误或者不准确,法院或仲裁机构仍可以通过当事人的意图来解释合同条款。
在本案中,法院避免了贸然采用“不利解释原则”,而是根据合同法上的“意图解释原则”来认定案情,力求达到更为公平的结果。这种做法符合保险业健康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