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8-3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规定,合同一经依法成立,即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合同的生效与成立同时发生。然而,如果股权转让合同有特殊约定或法定生效条件,那么必须在满足生效条件后才能产生法律效力。例如,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股权转让必须经过原批准机关的批准,获得批准即为该股权转让合同的法定生效条件。
股权转让合同的订立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限制性规定。有限公司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合同的订立应遵守《公司法》程序上的要求。有限公司的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其出资时,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出资,如果不购买该转让的出资,视为同意转让。
在股权转让中,股东应遵循公司法规定的转让程序,征得股东同意并履行通知义务以及在同等条件下将股权转让给其他股东的义务。未经上述程序而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因程序上的瑕疵应被认定无效或被撤销。此外,转让时间、转让主体、受让主体的错误也可导致转让合同无效或被撤销。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可以自由转让股份,并享有优先受偿权。当股份集中于股东一人名下时,该股东可以通过寻找或吸纳新的股东来符合公司法对股东人数的要求。另一种方式是对公司进行清理后注销。如果该股东既不吸纳新的股东,也不及时办理有关手续,该股东并不因此解除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股东间的收购协议中,股东之间达成收购协议是最佳的自力救济方案,因为《公司法》并未赋予其他股东强制解散的请求权。
关于股东在公司设立时未出资或未足额出资,或者在公司设立后抽逃出资的问题,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股东未出资或出资不足意味着不具备股东资格,因此所签订的股权转让合同当然无效。另一种观点认为,未出资的股东转让股权并不当然无效,股东身份的认定应以公司登记文件为依据。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未支付出资的股东和出资不到位的股东应承担补足出资和违约责任,但不影响其股东地位。因此,未出资的股东转让股权并不当然无效。合同是否有效的关键在于出让是否对受让人构成欺诈,以及受让人是否主张权利。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转让股权后,公司应将受让人的信息记载于股东名册。然而,工商变更登记并不是股权转让合同生效的法定要件。履行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并不是合同生效的强制性规定。因此,是否经过工商变更登记并不影响股权转让合同的法律效力。
关于以转让股权中剩余财产分配权、表决权等为内容的股权转让合同是否有效,学术界存在不同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股权包括自益权和共益权两种性质的权利,自益权可以转让,而共益权不可分离转让。另一种观点认为,股权转让中包含的各种权能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股权转让中的自益权是可以转让的,但抽象的盈余分配请求权和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只是股东潜在持有的权利,不能独立于股东而存在,也不得与股份相分离而转让、放弃。因此,以转让股权中部分权能为内容的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