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的退出协议书什么情况下无效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8-31
隐名股东现象在我国已出现多年,在隐名股东、显名股东、公司及第三人等众多利益主体之间,形形式式的纠纷日趋增多,许多纠纷并因当事人之间不能很好的协商解决而引发诉讼。那么隐名股东的退出协议书什么情况下无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隐名股东的退出协议书的无效情形
一、违反公司章程规定
根据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和行政规定,行使股东权利时不得滥用权利,以损害公司或其股东的利益。如果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其股东造成损失,应承担赔偿责任。此外,如果股东滥用公司独立地位的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利益,也应承担连带责任。
二、隐名股东与其他股东和公司发生的内部纠纷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关于公司股东资格确认、返还投资款、股东权益落实(如表决权、新股认购权和盈余分派请求权等)的纠纷。
- 隐名股东实际已出资或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取得股权或股份,并签署了章程,实际上也以股东身份行使了股东权利。然而,由于客观原因或其他人员的主观原因,如负责办理登记的股东重新拟定章程及相关登记文件,故意将隐名股东隐瞒或遗漏登记,导致公司工商登记文件或公司的章程、股东名册中未记载该隐名股东。在这种情况下,隐名股东可能要求确认股东资格,或单纯要求返还投资款,或要求实际转让股权或股份并获得转让款及股东权益落实,从而引发对公司经营管理决策的独立主张纠纷。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存在投资协议,其中一方单独将股份转让给其他股东,引发纠纷。
- 隐名股东与显名股东之间终止隐名投资关系引起的纠纷。
- 如果显名股东并未与隐名股东达成关于投资方面的协议,而其名义被隐名股东冒用或盗用,可能会引发关于姓名权或名称权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