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7 更新时间:2024-10-25
根据现行法律规定,连带责任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共同侵权行为是指多人因共同侵权行为而承担连带责任。
共同危险行为是指多人实施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其中一人或数人的行为造成他人损害且无法确定具体侵权人,因此各共同危险行为人内部应承担均等赔偿责任。
无意思联络的分别侵权行为是指每个行为人在实施侵权行为之前以及实施侵权行为过程中,没有与其他行为人有意思联络,也没有意识到还有其他人也在实施类似的侵权行为,但每个个体所实施的侵权行为都足以造成被侵权人的全部损害后果。
网络服务提供者如果知道网络用户利用其网络服务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但未采取必要措施,就要与该网络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如果买卖或其他方式转让拼装或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转让人和受让人要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四十一条和第一千二百四十二条的规定,高度危险物致害的连带责任包括所有人对管理人的连带责任和所有人、管理人对非法占有人的连带责任。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五十六条的规定,妨碍公共道路通行引起的侵权纠纷责任主体包括对公共道路负有管理责任的单位或个人,以及具体实施堆放、倾倒、遗撒等行为的单位和个人。
对连带责任进行分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标准对连带责任进行分类,旨在帮助加深对连带责任的认识,正确地界定民事责任。
连带责任对债权人有利,但对债务人来说是一种加重责任。根据法律规定,承担连带责任必须由当事人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多数人的债务是按份责任为基本清偿原则的。约定连带责任是根据当事人之间事先的相互约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法定连带责任是指根据法律规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大多数情况下,连带责任的承担是根据法律规定。
法定连带责任和约定连带责任除了产生的原因不同外,连带责任人的主观因素也有所区别。法定连带责任都是由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所造成的。约定连带责任的承担不一定要求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仅以事先约定为准。例如,保证人为被保证人提供担保,保证人主观上并无过错,只是基于保证合同中的约定而承担连带责任。
根据连带责任的内容不同,可以将连带责任分为违约连带责任和侵权连带责任。违约连带责任是指当事人共同违反合同规定而产生的连带责任,而侵权连带责任是指当事人共同侵权行为造成损害发生而产生的连带责任。违约连带责任只需要当事人共同违约行为和主观上有共同过错,不论是否致他人损害。而侵权连带责任必须具备共同侵权行为、当事人在主观上有共同过错、客观上存在损害事实,以及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在连带责任的承担方面,违约连带责任除了继续履行合同和支付违约金等方式外,还应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而侵权连带责任的承担仅限于赔偿损失的方式。
根据连带责任产生的合同效力不同,可以将连带责任分为有效合同连带责任和无效合同连带责任。有效合同连带责任的前提是合同有效。在合同成立时,当事人各方具有民事主体资格,所订合同的内容和形式符合法律规定,当事人主观上没有过错,客观上没有违约行为。因此,无论是主合同还是从合同都是有效合同。只是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方或多方违约才产生连带责任。无效合同连带责任的前提是合同无效。无效合同可以是主合同无效或从合同无效。由于当事人主观上有过错,客观上有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因此合同在成立时就无效。合同无效并不能免除当事人的连带责任,这种连带责任即为无效合同连带责任。
根据债务人承担责任的先后顺序不同,连带责任可以分为一般连带责任和补充连带责任。一般连带责任是指各债务人之间不分主次,对整个债务承担无条件的连带责任。债权人可以不分顺序地要求任何一个债务人清偿全部债务。补充连带责任是在连带责任中的主债务人不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的前提下,其他债务人只在第二顺序上或与责任总额不一定相等的情况下承担连带责任。例如,保证人在被保证人无法偿还债务时才承担连带责任。如果被保证人只能承担60%的债务,那么保证人只需要承担剩下40%的责任。
总之,连带责任的承担需要根据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或法律的规定来确定。在成为担保人之前,应仔细阅读国家的法律法规,充分考虑自己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