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的知情权的规定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5-02-16
依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的股东是具有知情权的,股东有权对公司的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公司财务账簿进行查阅或者复制。股东知情权是保护股东权益的重要手段,那么隐名股东的知情权的规定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隐名股东的知情权的规定
1.1 《公司法解释三》对股东权利的规定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已经依法出资的当事人可以确认其享有股权。然而,对于隐名股东来说,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其是否可以行使股东权利,包括知情权。
1.2 隐名股东行使显名权的限制
根据《公司法解释三》第二十三条和第二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依法履行出资义务的当事人可以行使显名权,但隐名股东未经其他股东过半数以上同意,不得行使显名权。这里需要明确一个关键词——“出资义务”。隐名股东虽然享有股权,但其出资并非是履行出资义务,而是在履行与名义股东签订的股权代持协议的义务。因此,隐名股东只能在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行使显名权。
1.3 股权代持与股东权利的分离
股权代持的本质是股权与股东权利的分离。在股权代持的情况下,享有股权并不能当然取得股东权利,两者是可以相互独立存在的。隐名股东想要行使股东权利,需要参照《公司法解释三》关于显名权的规定以及《公司法》第七十一条关于对外转让股权的规定,在经过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行使。
二、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
2.1 股东资格的确认
股东资格是投资人取得和行使股东权利并承担股东义务的基础。根据《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确认股东资格需要考虑实际出资数额、股权转让合同、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工商登记等因素。在具体案件中,确认股东资格的标准应根据当事人具体实施民事行为的真实意思表示进行审查认定。
2.2 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分类
对于隐名股东的法律地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处理。首先,如果隐名股东与名义股东签订的协议是为了规避法律的强制性规定,该协议会被认定为无效,实质股东不会享有股东权利,公司也会面临一系列法律问题。其次,如果隐名股东并未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且实质股东只是出于某些原因让名义股东出资,但公司绝大多数股东知道这种情况,应认定为实质股东具有股权,但需要办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
2.3 隐名股东确认股东身份的条件
隐名股东如果想要确认股东身份,必须先到人民法院确认,并且在认定过程中需要有共同设立公司或通过受让取得公司股权的相应意思表示。如果隐名关系的双方仅为资金往来关系,提供资金一方并没有成立公司或实际取得股权的意思,那么双方关系的实质应为借款关系。此外,隐名股东身份的确认还需要其他股东认可其股东身份的意思表示。如果其他股东并不知道隐名股东的存在,也不同意与其存在共同投资关系,该隐名股东不能被显名确认为公司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