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2 更新时间:2024-02-02
抵押权的顺位,也称为抵押权的顺序、次序或位序,是指在同一抵押物上设定多个抵押权时,各抵押权人之间优先受偿的先后顺序,即抵押权之间的相互关系。
抵押权的顺位是抵押权人之间的关系,是抵押权在实现上的排他效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抵押权制度中的重要问题之一。抵押权顺位的变更:抵押权人可以放弃抵押权或抵押权的顺位。抵押权人和抵押人可以协商变更抵押权顺位及被担保的债权数额等内容,但未经其他抵押权人书面同意,不得对其他抵押权人产生不利影响。
抵押人所担保的债权不得超过抵押物的价值。财产抵押后,若该财产的价值超过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能超过其余额部分。从法律上讲,只要法律没有禁止,就是允许的。这意味着同一财产可以设立多重抵押权。然而,同一财产上设立多个抵押权会引发先后顺位及相互法律关系等问题。本文要讨论的法律概念即为抵押权顺位。
顺位升进主义是指在抵押权设定后,抵押权的顺序并非固定不变。如果先位的抵押权消灭,后位的抵押权可以递升。也就是说,当第一顺位的抵押权消灭时,第二顺位的抵押权升至第一顺位,第三顺位的抵押权则升至第二顺位,依此类推。
顺位固定主义指在抵押权设立后,抵押权的顺序位置保持不变。当先位的抵押权消灭时,后位的抵押权不会递升,而会保持在原来的顺位上。所有人抵押制度则是对以上两种理论的折衷。有学者研究认为,虽然我国应采取抵押权顺位升进主义,但如果发生抵押权与所有权混同的特殊情形,为防止后位抵押权人因顺位升进而不当得利,我们国家应设立所有人抵押制度。
对于同一财产向两个以上债权人抵押的情况,拍卖或变卖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清偿顺序按以下规定执行:
由于不动产抵押采纳登记要件主义,确定不动产抵押权顺位的原则为:
在日常生活中,办理抵押权登记是完全可行的。但需要注意的是,我国《民法典》对于同一抵押物上存在多个抵押权,以确定优先受偿的具体时间顺序有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