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与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解析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敲诈勒索罪与债权债务关系的法律解析

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9-22

 
269456
导读:以暴力或胁迫的手段建立债务债权关系,获取他人财物的,属于敲诈勒索罪,需要对行为人进行刑事处罚,可以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判3~10年有期徒刑,还可以判10年以上有期徒刑。

敲诈勒索罪与债权债务关系

敲诈勒索罪是指通过非法手段建立债务债权关系的行为,符合以下条件时会构成敲诈勒索罪:

1. 恐吓行为

行为人采用暴力、胁迫等手段告知对方自己要采取什么行为,并导致了对方产生恐惧心理。

2. 对方产生恐惧心理

对方因此产生了恐惧心理。

3. 对方交付财物

对方基于恐惧心理交付了财物。

4. 行为人取得财物

行为人成功取得了财物。

需要注意的是,恐吓的内容可以是侵犯对方人身、财产和名誉等非法内容,也可以是合法内容。因此,敲诈勒索罪并不排斥债权人因债务过于不正当而索要债务的方式导致的犯罪行为。

敲诈勒索罪的认定

敲诈勒索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例如债权人为讨还久欠不还的债务而使用带有一定威胁成分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从客观构成上讲,敲诈勒索罪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且数额较大或者多次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威胁是指以恶意相通告迫使被害人处分财产。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1. 威胁方式:抢劫罪的威胁是当着被害人的面直接发出的,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可以当面发出,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或第三者转达。

2. 实现威胁的时间:抢劫罪的威胁表现为扬言如不交出财物,就要当场实现所威胁的内容;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一般表现为如不答应要求将在以后某个时间实现威胁的内容。

3. 威胁内容:抢劫罪的威胁以杀害、伤害等侵害人身为威胁内容;而敲诈勒索罪的威胁内容则比较广泛,包括对人身的加害行为或者毁坏财物、名誉等。

4. 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抢劫罪是实施威胁当场取得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可以在当场,也可以在事后取得。

可见,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在威胁的方式、实现威胁的时间、威胁的内容和非法取得财物的时间等方面有所区别。如果案件事实符合抢劫罪的特点,应以抢劫罪论处。如果其中有一条不符合,则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违法的债务债权关系可以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罪是犯罪嫌疑人主观故意的行为,具有强制索要他人财物的目的。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威胁手段,强迫被害人交出财物。该罪侵害的是公私财物,涉案数额较大的情况下,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延伸阅读
  1. 同居纠纷处理方式
  2. 按份共同保证和连带共同保证的区别
  3. 离婚案件
  4. 公司借款是否构成抽逃出资罪的判断
  5. 同立退伙契约人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公司注销时的债权债务是否可转让
  2. 意思主义和物权变动
  3. 个人间借款的法律注意事项
  4. 不知情的情况下高利贷担保受法律保护吗
  5. 如何查找欠债人的财产
  6. 暑假工试用期有工资吗
  7. 知识产权侵权赔偿原则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土地抵押借款合同范本
  2. 股权质押典当借款合同范本
  3. 投资公司借款合同样本
  4. 企业之间的借款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