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1-07
在处理个人合伙对外债务案件时,如果合伙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且债务份额容易确定,可以同时确定各合伙方应承担的债务份额,并在裁判文书中明确各合伙人之间承担的是连带责任。如果合伙人之间对债务分担存在较大争议,将合伙组织对外债务与合伙内部债务纠纷一并处理可能会影响案件的及时审理,因此可以分开审理。
当某个合伙人或部分合伙人偿还了超过其应承担数额的合伙债务后,向其他未承担债务的合伙人行使追偿权时,其他合伙人均应列为诉讼当事人。
在核实合伙经营期间的帐目时,应遵循“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由提出主张的一方当事人举证,并在受理案件前尽可能要求当事人进行清算。核实合伙帐目的方式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法院应对当事人自行或审计机关审核帐目的结果进行审查。如果当事人对审核结果无异议,可以予以认定;如果对审核结果有异议但未提供相反证据,不支持其异议。
个人合伙建立在人的诚信基础上,具有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群策群力、降低风险等优势。然而,由于诚信是抽象的,会受到环境和利益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在合伙纠纷案件审理中,法院发现双方并没有任何书面协议,一方诚信的情况下,可以认可口头合伙协议,但遇到不诚信的情况,就无法通过诉讼解决。因此,个人合伙在达成口头一致后,必须签订书面协议,以防患于未然。
在一些案件中,虽然合伙个人也订了合伙协议,但协议内容过于笼统,没有按照法律要求明确约定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入伙、退伙、合伙终止等事项,也没有对双方的权利义务进行划分。往往是出资多者全权决定合伙事务,其他合伙人对合伙经营期间的重大事宜以及帐目等情况了解甚少。相当一部分合伙人在合伙纠纷诉至法院时,自身并不掌握合伙帐目或合伙财产,而被诉一方合伙人很少主动配合进行帐目清算,导致双方对合伙帐目存在较大争议,无法查清合伙开支和盈余等帐目。
清算是企业法人终止的必经程序,未经清算,企业法人不得终止。但个人合伙终止相对比较简单,当合伙人约定的终止事由出现或合伙人决定终止合伙即可。
合伙终止后需要进行结算,但法律没有规定如何进行结算。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应自行解决,如果未进行结算,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很难支持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因此,合伙个人在退伙时应及时进行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