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2-25
保证期间一般为6个月,除斥期间外。计算方法为,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则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次日开始计算。保证期间的总原则是不能无限制地约束保证人的责任,因此保证期间规定为6个月至2年内。
主合同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
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起算点一直存在争议。通常认为,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时,从判决或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中止和中断是两个相关概念。简单来说,中止是客观的,而中断是主观引起的,即中断必须是积极的行为,如积极起诉、仲裁、请求等。中止必须在诉讼时效结束前的6个月内提出,中断导致的直接结果是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是否导致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区分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后果是不同的。在一般保证的情况下,根据民法典规定,债权人必须首先向债务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而不能单独起诉保证人。债权人一旦通过上述方式主张权利,主合同的诉讼时效将中断。
此时,保证期间的作用已经消失,诉讼时效制度开始发挥作用。如果此时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不中断,经过长时间的诉讼或仲裁后,债权人对保证人的诉讼时效很可能超过,对债权人来说是不公平的。因此,主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也应导致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中断。然而,在连带保证责任的情况下,情况有所不同。
在主合同履行期届满后,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履行,也可以直接要求保证人履行。与一般保证责任相比,连带保证责任具有独立性,债权人可以直接向保证人主张权利。一旦债权人向保证人主张权利,将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保证期间消失;二是诉讼时效开始发挥作用并开始计算。因此,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并不必然导致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
保证期间的诉讼时效和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存在差异,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诉讼时效的认定。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是否导致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区分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的后果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