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04
协议解除的程序是根据双方一致的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进行的,不需要存在法定解除权。双方达成一致的解除合同意思通常需要经过要约和承诺两个阶段,当双方协商一致时,合同便依法解除。当然,当事人也可以另行约定合同解除的时间。此外,在合同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合同解除的日期应该是有关部门批准解除的日期。
法定解除权是指当事人以单方意思解除合同的权利,按照其性质来说,不需要对方当事人的同意。根据《民法典》第562条的规定,行使解除权的程序如下:
当事人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时,一旦解除合同的条件达成,解除权人应该通知对方当事人。如果发生法定情形使当事人享有解除权,解除权人同样应该通知对方当事人。在这两种情况下,合同从通知到达对方当事人时起解除。
当事人一方解除合同的通知到达对方后,如果对方不同意解除合同,可以向法院起诉或根据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提出申请,请求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对于这些有效裁定,当事人必须执行。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如果解除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手续,应该遵守特别程序的规定。例如,合营企业在发生严重亏损、一方不履行合同和章程规定的义务、不可抗力等情况下,经合营各方协商同意,应该报请审查批准机关批准,并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主管部门登记,才能终止合同。如果未按法律规定报请批准或未按法律办理登记,解除合同将不具备效力。
此外,在因不可抗力导致合同无法履行而发生解除权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都享有解除权;在因一方违约而发生解除权的情况下,对方当事人享有解除权;在根据合同约定发生解除权的情况下,解除权的归属应根据当事人的约定确定。
根据适用情势变更原则解除合同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出解除合同的请求,由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和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要件进行裁决。
在双方当事人签订民事合同后,如果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合同约定的解除情形,或者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的情形,该合同可以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解除。如果存在单方解除的情形,可以通过通知对方或直接起诉来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