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3-08-29
对于诈骗价值在6000元至10万元之间(电信诈骗在3000元至3万元之间)的案件,被视为“数额较大”,应立案追诉。行为人若被定罪,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如果案件达到立案标准,可以报警处理。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将面临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对于诈骗罪的构成至关重要。因此,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常常是诈骗案件辩护的关键。在我办理的数起诈骗案件中,我成功地抓住了这个关键点,为当事人争取到了无罪释放。
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属于主观方面的内容,在司法实践中常采用推定的方式来认定。最高人民法院在2001年召开的全国法院审理金融案件工作座谈会上形成的会议纪要对金融犯罪案件中认定“非法占有目的”作了明确的规定,虽然该规定针对金融诈骗案件,但对于普通诈骗和合同诈骗也可以参照适用。根据该纪要规定:
根据司法实践,对于行为人通过诈骗手段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无法归还,并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然而,在处理具体案件时,若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不能仅以财产无法归还就按金融诈骗罪处罚。对于合同诈骗,根据数额和情节的严重程度,将会相应地处以刑罚,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行为人通过诈骗手段非法获取资金,造成数额较大资金无法归还,并明知没有归还能力而大量骗取资金的,可以认定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