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2-07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高利贷被规定为非法债务。该通知明确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此外,《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第六条也规定:“民间借货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各地人民法院可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具体掌握,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
综上所述,高利贷是不受法律保护的。高利贷是一种残酷剥夺借贷人私人财产的手段,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其常见形式为所谓的“驴打滚利滚利”,即以一月为限过期不还者,利转为本,本利翻转,越滚越大。最终借贷者无法偿还借贷款项,导致财产损失,甚至有些人在家破人亡之后仍受其困扰,失去了生存的希望,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高利贷不仅不受国家保护,还会受到严厉打击。虽然刑法中没有明确规定高利贷的罪名,但在放高利贷的过程中触犯刑法的,将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从高利贷的名称可以看出,高利贷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高利率”。正是高利贷惊人的利息成本,决定了它长期以来的“非生产性”特点,即借高利贷的目的不是为了扩大再生产或投资,而是为了保证生存。根据调查,只有11%的借高利贷资金真正用于再生产,而89%的资金用于消费,尤其是在农村地区。
借高利贷者的消费主要用于应对天灾人祸、治疗疾病、婚丧嫁娶、子女学费、偿还旧债以及投入生意资金等方面。借贷者是普通社会大众的一员,对于借贷这一民间借贷关系来说,并没有任何过错,也没有侵犯他人的权益。相反,高利贷的高利率让借贷者承受了巨大的苦痛。如果诉诸法庭,法庭不会支持借贷者与高利贷约定的超出法律规定的利息。
在当代社会中,高利贷并不受法律保护,因此具有一定的违法性质。我国法律不仅不保护高利贷,还要对其进行严厉打击,这一点可以从国家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中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