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款合同中既有利息又有违约金如何处理?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的主体 > 债权人法律知识

借款合同中既有利息又有违约金如何处理?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05

 
264286
导读:借款合同中既利息又有违约金的,利息的约定不能超过法律规定上限,如约定的利息超过上限,则超过的部分利息约定无效。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的可请求予以增加;约定的违约金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的,当事人的请求将予以适当减少。且约定的违约金不得超过所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

约定利息和违约金的法律规定

根据法律规定,约定的利息不得超过法定上限。对于违约金,法律对其作出了原则性规定,并规定了违约金比例,即适用法定违约金。具体违约金金额可以由双方协商确定,但受合同内容、违约性质和程度的影响。

利息约定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如果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对于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如果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人民法院也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的借贷外,如果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人民法院应当结合民间借贷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地或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

利率约定问题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然而,如果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可以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违约金的约定和处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违约金低于造成损失的处理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低于造成的损失,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增加。

违约金过高的处理

如果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超过造成的损失的30%,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予以适当减少。

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处理

如果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的损失的30%,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在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下,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还应当履行债务。

综上所述,在借款合同中,利息和违约金的约定受到法律的限制。年利率超过36%的部分利息视为无效,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30%将被认定为“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同时,迟延履行约定违约金的情况下,违约方支付违约金后,仍需履行债务。

延伸阅读
  1. 债务人车辆被开走欠债可报警吗?
  2. 学生遭受套路贷反被仲裁应采取的法律措施
  3. 借款合同违约金怎么计算
  4. 居间合同定金返还的法律依据和退还方式
  5. 借款合同违约金条款有效吗

债的主体热门知识

  1. 保证人是否需要偿还已过诉讼时效的债务?
  2. 债权转让的无效情形
  3. 通告和公告
  4. 防范赊账交易中货款流失的方法与技巧
  5. 继承人行使追债权的法律依据
  6. 个人债务危机的法律处理方式
  7. 债权债务转让协议中涉及房产的处理方式
债的主体知识导航

民间借贷解决方案

  1. 非法经营罪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抵押担保
  4.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5. 债务人不按约定使用借款引起的纠纷
  6. 借款因无书面合同(欠条)引起的纠纷
  7. 金融借款纠纷

债权债务合同下载

  1. 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2. 公司还款协议书范本
  3. 房地产抵押合同范本
  4. 担保借条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