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08-08
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物业费纠纷属于经济纠纷的范畴。民事纠纷广义上包括经济纠纷,狭义上指的是不存在社会活动组织隶属关系的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发生的纠纷。因此,只要不涉及经济犯罪,经济纠纷就可归类为民事纠纷。
民事纠纷:指自然人、法人、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基于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发生的纠纷,彼此地位平等。物业管理纠纷大多属于民事纠纷,主要包括服务合同纠纷(违约纠纷)、侵权纠纷、不动产相邻关系纠纷、无因管理纠纷等。
经济纠纷:准确地说是指存在经济组织隶属关系地位不平等的个人与其所在经济组织之间、下级组织与上级组织之间,或依法依合同结成经济协作性隶属关系的不同经济组织之间,基于经济利益关系和组织管理职责关系而发生的纠纷。其主要表现为基于营业性物业管理委托合同而在物业管理企业与特定业主及业主委员会之间发生的经营管理权限纠纷,基于复有权和成员权而在业主个体与业主小组、业主会议、业主委员会或住区管委会之间发生的经济事务自治权利义务纠纷,以及有关单位未尽协助职责纠纷等。
经济纠纷与民事纠纷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纠纷源于经济活动组织系统中的法定或约定的组织性职责关系,使有关方形成纵向隶属关系,纠纷的当事人在经营管理职权、职务和职责,以及经济利益实现的优先顺序和保障方面发生纠纷。
在中国,解决经济纠纷的主要途径包括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仲裁和民事诉讼是两种不同的争议解决方式。当事人在发生争议时只能选择仲裁或民事诉讼中的一种方式来解决。有效的仲裁协议可以排除法院的管辖权。只有在没有仲裁协议、仲裁协议无效或当事人放弃仲裁协议的情况下,法院才能行使管辖权,这被称为"或裁或审"原则。
选择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的方式取决于纠纷的性质。根据不同的法律规定,有些纠纷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也可以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再提起诉讼;有些只能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才能提起行政诉讼;还有一些只能通过行政复议解决,由行政机关作出最终裁决。
在当代社会小区中,业主雇佣物业机构处理小区事务,物业机构提供物业服务,业主需要支付物业费用。如果业主不支付物业费用,就可能引发物业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