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租赁合同怎么才能生效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法 > 合同纠纷 > 租赁合同纠纷法律知识

房屋租赁合同怎么才能生效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7-05

 
262156
导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九十条、第五百零二条规定,房屋租赁合同只要出于双方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达成一致意见,且没有法定无效的情形,经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后就会生效。

房屋租赁合同的生效条件

当出租人和承租人就房屋出租的租金、期限、违约责任等条款达成一致意见后,租赁合同即生效。然而,合同的生效还需要满足以下四个方面的审查条件:

1. 合同主体是否符合规定

合同主体即出租人和承租人是否具备有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件。例如,出租人和承租人不能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外,出租人必须是房屋所有人或合法使用权人。

2. 房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

房屋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禁止出租规定,也是合同生效的审查条件之一。

3. 合同内容是否合法

合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4. 是否进行过登记备案

房屋租赁合同是否进行过登记备案,也是合同生效的审查条件之一。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的规定,具备上述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才能生效。

租赁合同未登记备案的效力

在实践中,大多数租户在租赁房屋后,房东往往未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尤其是短期租赁情况。这主要是出于对合同当事人在签订租赁合同时意思自治的尊重,同时也考虑到租赁权的债权性质。根据《民法典》第706条的规定,在未登记备案的情况下,合同仍然有效。

然而,我国对房屋租赁实行的登记备案制度旨在方便管理和保护租赁双方的合法权益。因此,在签订合同后,出租人应当按照《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向相关房产管理部门进行登记备案。但是,《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54条并未明确未登记备案会导致租赁合同无效。

虽然未登记备案的合同仍然有效,但出租人应当向相关房产部门登记备案,否则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

在租房之前,租户应当明确房屋的性质和用途。我国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不得将有关住宅房改变为经营性用房”。如果租户没有搞清楚情况,租到了住宅房却想将其用于商业用途,那么房屋租赁合同的效力将不受相关管理规定的影响。此外,租户很难通过征得业主同意来改变房屋用途,工商执照办理部门也往往不会批准手续。因此,租户可能面临合同目的难以实现、合同本身难以解除以及合同违约责任等法律风险。

延伸阅读
  1. 办理房屋登记手续后出租房屋的法律处理方式
  2. 房屋租赁协议
  3. 北京租房注意事项是什么
  4. 房屋租赁合同纠纷管辖适用于专属管辖吗
  5. 租赁房屋未约定交款期限怎么办

合同纠纷热门知识

  1. 销售合同
  2. 公路货物运输合同细则
  3. 仓储合同的定义
  4. 法律咨询:超市自助寄存柜责任归属问题
  5. 原告与被告郝XX、陈X借款合同纠纷一案的审理程序
  6. 民法典签订代理合同签订流程包括哪些环节
  7. 什么情形下企业借款担保合同无效
合同纠纷知识导航

合同纠纷解决方案

  1. 如何签订委托合同
  2. 乘人之危的合同效力待定
  3. 重大误解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
  4. 一方迟延履行,另一方享有合同解除权
  5. 情势变更对合同的影响
  6. 合同预期违约的解除权
  7. 如何订立合同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