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2-24
上海A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具有良好的经营模式,并与风险投资商建立了合作关系。B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B公司)则是某著名外国公司的业务外包商,拥有业务能力和渠道,但常常面临资金周转问题。为了吸收外商投资和风险投资,双方决定整合资源,进行吸收合并,并在此基础上与外商合资,进一步引入风险投资,实现公司的扩大和强化。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合并可以采取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吸收合并是指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被吸收的公司解散,其股东成为吸收公司的股东,资产和债权债务由吸收公司承接。新设合并是指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合并各方解散,股东成为新公司股东,资产和债权债务由新设公司承接。在本案中,A公司已有相当的品牌价值,而B公司虽然也有一定的品牌价值,但其业务相对单一,且已经与业务伙伴充分沟通。因此,双方决定采取吸收合并的形式,即由A公司吸收合并B公司,并已进行相应准备。
公司合并的具体操作要求公司在作出合并决议后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在三十日内至少在报纸上公告三次。债权人在接到通知书后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第一次公告之日起九十日内,有权要求公司清偿债务或提供相应担保。未清偿债务或未提供担保的公司不得合并。根据本案情况,时间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外商合作伙伴和风险投资商已经等候,相关业务也需要尽快完成重组。依法合并将丧失商业机会,无法实现合并初衷。考虑到两公司没有大额债务,经承办律师建议,两公司决定在获得债权人谅解的前提下进行业务合并,即先将B公司的主要业务注入A公司,并收购与主要业务相关的资产,作为B公司股东入股A公司的出资。通过这样的方式,两公司快速完成了重组。
本案中,A公司和B公司均为自然人设立的民营公司,我国法律不允许境内个人与外商进行合资或合作。因此,相关各方讨论以公司作为中方与外商合资的方案。幸运的是,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出台了外资并购内资企业的规定,允许成立一年以上的民营企业的自然人股东成为并购后中外合资企业的中方。因此,成立一年成为本案的关键。两公司均成立一年以上,但如果采取新设合并形式,则无法满足法定条件。这也是选择吸收合并的另一个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