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嫌疑车辆的法律处理措施
点击数:13 更新时间:2024-01-17
导读:一般来说,处理这个肇事逃逸嫌疑车辆的话,警察是会直接扣下车辆的,然后对怀疑对象进行询问,如果确定是没有嫌疑的话,是会进行收押。现在我国正在不断加强道路监控措施,一般可以很快锁定犯罪嫌疑车辆。
交通肇事逃逸的法律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未采取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措施,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的行为。
刑事责任和行政处罚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导致重大事故,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对于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逃逸行为导致他人死亡,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将承担全部责任。但如果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可以减轻逃逸方的责任。这里所说的责任是指民事责任,即赔偿责任。法律将逃逸方的责任确定为推定过错责任。由于逃逸行为导致事故现场遭到破坏,交管部门难以认定事故责任,首先推定逃逸方有过错,承担全部责任。只有逃逸方能提供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才能减轻其责任。
行政制裁措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人将被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不论其造成的交通事故后果大小,该规定对交通事故逃逸行为进行了行政制裁。
故意杀人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定罪处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导致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严重残疾的,将被定罪处罚为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定最高刑罚是十五年,而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高刑罚是死刑。
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涉嫌交通肇事逃逸的车辆,警方应立即制定方案,抓捕嫌疑车辆。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对受害者不闻不问可能会造成二次伤害甚至生命危险。因此,我们必须严格追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的法律责任,以维护交通安全和社会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