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0 更新时间:2023-12-24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以逃避责任的行为。如果肇事逃逸后双方已经私下解决,且没有报案,那么事情就此结束。然而,如果已经报案,行政处罚就无法私下解决。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机动车驾驶人存在交通肇事逃逸行为,且没有造成损失,经认定案情影响较小且不构成犯罪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对肇事逃逸者处以罚款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并扣除其驾驶执照12分,同时可并处十五日以下的行政拘留,免于刑事处罚。具体处罚标准如下:
1. 如果肇事逃逸未造成人员重大伤亡,只记12分,罚款在200-2000元之间,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
2. 如果肇事逃逸未造成人员重伤或造成30万元以上财产损失,也不构成犯罪。
3. 只有当肇事逃逸造成一人以上重伤或造成的财产损失达到30万元以上时,才构成犯罪。是否构成犯罪取决于逃逸后造成的损失程度。
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仅仅是指在事故现场逃离,还包括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时逃跑的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的规定,对于发生重大交通事故且构成犯罪的情况,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综上所述,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或遗弃车辆的行为。如果肇事逃逸尚未构成犯罪且情节轻微,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一致来减轻或从轻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