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4-02-11
如果损失不大或只有轻微财产损失,双方可协商解决。这意味着当事人可以通过友好的谈判达成一致,自愿履行协议,并解决好交通事故引起的问题。
如果双方事故较大,财产损失大或者有人员受伤,应立即报警并通知保险公司。这样可以确保交警部门和保险公司能够及时介入,处理事故,并为受害人提供必要的赔偿和救助。
如果发生大的人员伤亡事故,应向事故发生地交警部门报警,拨打120并通知保险公司。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如果造成事故现场无法认定,逃逸方要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为以后的权利主张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如果造成人员死亡,并在事故中承担主要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还要承担刑事责任,为以后的量刑造成隐患。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如果交通肇事尚未达到犯罪标准,即使逃逸,也不属于肇事逃逸的范围。
肇事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必须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也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
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
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
交警部门接到报警电话后会及时出警,事故当事人要积极配合,对交警部门事故勘察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要积极协助,如实陈述现场发生的情况,为交警部门及时出具事故认定打好基础。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交通事故处理规定》,交警部门一般会在事故发生后10天内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或者在勘验、鉴定后5日内出具事故认定书。
交通事故责任划分有四种形式,即全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无责任。当事人对事故认定不服,可以在收到认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交警部门提出复核。该复核将是最终复核。
事故双方当事人可以在交警部门主持下,通过友好协商,根据自愿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调节生效后,赔偿义务人不履行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交警部门的调解并不影响当事人向法院通过诉讼解决。
通过法院诉讼解决,可以更大程度地维护当事人的权益。因为法院会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作出裁决,该裁决具有最终的权威性,具有权威的公示效力,并可以作为强制执行的依据。在诉讼过程中,当事人应注意对造成的损失做好举证准备,准备必要的单据、鉴定材料,并准备好相应的法律依据等。必要时,可以委托律师。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自己的权益,防止对方滥用权利。
对受伤的人员要进行及时抢救。对住院期间的花费单据和病历要保存好。对住院期间的误工收入、陪护人员的护理费用要出具证明,以及必要的营养费由医院在医嘱中注明。如果受伤严重,可以出院后进行伤残鉴定,鉴定伤残等级、护理人员、护理天数等法定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