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5 更新时间:2023-07-04
交通警察或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立即进行现场勘察,并确定事故责任。如果交通事故发生后,没有人员伤亡,并且当事人对事实和原因没有争议,或者只造成轻微财产损失,并且基本事实清楚的情况下,可以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并撤离现场。
对于逃逸行为的人员,应追究其法律责任。
如果因为抢救伤员而导致现场发生变动,应标明变动后的位置,并要求乘车人、过往车辆驾驶人和过往行人提供协助。
在交通事故中,如果造成人员死亡,首先应根据交警的责任认定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其次根据事故责任承担相应的刑事或行政责任:
(1) 如果肇事者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则构成交通肇事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2) 如果肇事者不负全部或主要责任,则不构成犯罪,但可以根据违章行为由交警进行行政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属于交通肇事罪的加重情节。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或存在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将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逃逸行为导致人员死亡,则将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具体的量刑起点如下:
(一) 负事故全部责任,逃逸且导致一人死亡的,将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
(二) 重伤一人逃逸,且存在其他特殊情形的,将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每增加一人死亡,刑期增加一年;每增加一人重伤,刑期增加六个月;
(三) 负事故主要责任,逃逸且导致一人死亡的,将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如果存在前述情形之一,将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每增加一人死亡,刑期增加九个月;每增加一人重伤,刑期增加四个月;
(四) 负事故全部责任,逃逸且导致一人死亡的,将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每增加一人死亡,刑期增加两年;
(五) 负事故主要责任,逃逸且导致一人死亡的,将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每增加一人死亡,刑期增加一年四个月;
(六) 负事故同等责任,导致三人死亡且逃逸且导致一人死亡的,将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每增加一人死亡,刑期增加一年;
(七) 逃逸且导致人员死亡,并同时出现其他后果的,对其他后果部分增加刑期,适用前两条的规定。
交通事故中,如果交警在现场认定了事故责任,并且逃逸行为导致受害者死亡,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可能被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构成交通肇事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并在个人档案中留下犯罪记录。如果逃逸行为导致受害者重伤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