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01-06
缓刑是一种刑事犯罪的处罚方式,与实刑一样会在个人的犯罪记录中留下记录。这个犯罪记录将永久保存在个人档案中,对个人终身产生影响。
被判缓刑的人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需要在所在社区接受统一管理和再教育,即社会校正。这一任务通常由所在乡镇的司法所完成,包括每月一到两次的政治学习,以帮助个人从思想上认识自己的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缓刑期间需要离开所在地,例如出远门,必须向所在辖区报备并获得批准。如果更换手机号码,也需要及时报备,以确保监督教育机构能随时与个人联系。
在缓刑考验期内,如果个人能够遵守纪律并顺利通过缓刑期,法律对其的惩罚将结束,类似于刑满释放。然而,如果在缓刑期间再次犯罪,将面临缓刑的取消和新罪行的处罚。需要注意的是,取消缓刑并不意味着入狱,而是取消了原本的缓刑,之前缓刑的执行期限不计入新的刑期。
根据《刑法》的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如果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没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监督管理规定,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刑罚将不再执行,并且应当公开宣告。
要查询缓刑案底,需要登录公安内网。
根据我国《犯罪记录信息管理及查询》相关规定:
犯罪记录信息的管理机关在向社会提供犯罪信息查询服务时,应当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关于升学、入伍、就业等资格、条件进行。
工作人员不按规定提供信息,或者故意提供虚假、伪造信息,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1. 国家机关查询:国家机关基于办案需要,向犯罪人员信息登记机关查询有关犯罪信息,有关机关应当予以配合,但仍需履行相关手续。
2. 律师的查询权限:辩护律师为依法履行辩护职责,有权要求查询本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犯罪记录。
3. 普通公民的查询权限:普通公民不得随意查询他人的犯罪记录信息。确有必要查询他人犯罪信息的,应当根据信息管理机关的要求提供相应的书面材料,并经审核通过后方可进行相关犯罪记录的查询。
缓刑并不意味着免除刑事处罚,其案底是无法消除的。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犯罪记录将永久保存,不可消除。
除非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判刑时间在五年以下,法院会依法对犯罪记录进行封存。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75条的规定,对于未满18周岁且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犯罪行为,相关犯罪记录应进行封存。
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除外。
依法进行查询的单位应当对被封存的犯罪记录保密。
刑事污点对当事人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很难具体说明。一般生活方面不受影响,例如购房、乘坐飞机等。但对于律师、教师等特定职业可能会有限制。对于孩子而言,只要没有不当言行,不会影响参军、考大学以及机要、通讯敏感岗位的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