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是怎么样的?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3-12-24
导读:1、不负刑事责任 2、相对负刑事责任 3、减轻刑事责任 4、完全负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可见,年满16周岁,是有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原则
1. 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满十四周岁的人处于无责任能力年龄阶段,无论实施何种法益侵害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2. 相对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4款的规定,可以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或者由政府收容教养。这是对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的一种保安处分措施。
3. 减轻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3款的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政策精神。
4. 完全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
什么样的人可以不负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人员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1. 未满十四周岁的人
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2.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时,应负刑事责任;除此之外的犯罪不负刑事责任。对于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情况,应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或者由政府收容教养。
3. 精神病人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时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应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必要时进行强制医疗。
刑事责任年龄是否应下调
1. 附条件降低刑事责任年龄
对于严重暴力犯罪的累犯,可以剥夺其刑事责任豁免权,附条件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并扩充入刑的犯罪行为。
2. 理性看待刑事责任年龄
虽然民法典草案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年龄由10岁降低到6岁,但聪明与能承担刑事责任并无必然联系。孩子的智力发展可能提前,但身心各方面的能力并未完全成熟。
3. 建立早期干预机制
针对低龄儿童犯罪,应建立成体系的、轻重有别的不良行为早期干预机制。根据实证研究,对未成年人最初的越轨行为进行正确处理至关重要,以避免其成为累犯并对社会造成更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