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3-01-04
犯罪嫌疑人被判处实刑后,有可能申请缓刑,只要符合规定的条件即可。
缓刑,全称为暂缓量刑,是指对已经被法定程序确认构成犯罪、应受刑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但不立即执行判处的刑罚。缓刑是通过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对于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将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触犯《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后,原判的刑罚将不再执行,并公开宣告。
1、适用前提不同:
缓刑适用的前提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死缓适用的前提是犯罪分子被判处死刑。
2、执法方法不同:
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不会被关押,而是由公安机构进行考察,并得到所在单位或基层组织的配合;而被宣告死缓的罪犯必须被关押,并接受劳动改造。
3、考验期限不同:
缓刑的考验期限根据判决的刑种和刑期而确定,而死缓的法定考验期限为两年。
4、法律后果不同:
缓刑的法律后果取决于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是否发生法定情形,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原判的刑罚不再执行;撤销缓刑,将前罪与后罪所判处的刑罚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或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死缓的后果是:在死缓期限届满时,根据犯罪人的表现,可能减刑或执行死刑。在死缓执行期间,如果犯罪人违反法定条件,也可以执行死刑。
因此,对于判处实刑的犯罪嫌疑人,也有可能申请缓刑,但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缓刑和死缓之间存在差异,适用这两种刑罚的前提条件不同,死缓的前提是判处死刑,而缓刑的适用对象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犯罪分子。此外,这两种刑罚的执行方法和考验期限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