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3-03-20
销售假药罪的主体可以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销售假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药品管理制度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权利。犯罪对象是假药。需要注意的是,销售假药、假兽药不属于人用药品范围,而是属于销售伪劣农药、兽药、化肥、种子罪的范畴。
销售假药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故意包括两个方面: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行为人积极追求这种危害不特定人体健康的结果的发生,将构成其他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销售假药的犯罪分子出于牟取非法利益的目的,但法律并没有要求本罪必须以营利为目的。因此,无论行为人出于何种目的而生产、销售假药,都可构成本罪。
销售假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药品管理法律、法规,实施了销售假药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在犯罪形态上,销售假药罪属于危险犯。也就是说,只要销售的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无需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即可构成本罪既遂。关于是否“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认定,应采取客观的、一般的标准,并兼顾个别情况。在特殊情况下,应将不危及一般人健康,但对个别体质特殊的人有危害的行为视为“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根据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假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九十八条
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使用假药、劣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
(三)变质的药品;
(四)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
行为或者实施行为是销售行为。然而,准确确定实施行为的起点和终点并不容易。实际上,销售行为是一个过程,卖出或者成交只是最终既遂的体现,而不是销售行为的全部。在刑法规范中,出售、有偿提供给他人使用或者为出售而购买、储存都是销售的实施行为。因此,准确判断哪个环节是实施行为的开始,哪个环节是实施行为的完成,是认定销售假药罪是否既遂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