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所指的“境外机构、组织、个人实施或者指使、资助他人实施的,或者境内机构、组织、个人与境外机构、组织、个人相勾结实施下列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的行为:。对危害国家安全罪的刑罚还包括管制、拘役、有
抢劫罪和抢劫爆炸物罪是属于从属关系,两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区别,抢劫爆炸物可以按抢劫罪进行处罚,但抢劫罪的标的不取于爆炸物。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或者盗窃、抢夺国家机关、军警人员、民兵的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律师是可以会见黑社会犯罪的犯罪嫌疑人,但可家属不可以会见,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案件,会经侦查机关许可才会见。第三十九条 辩护律师可以同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利益是黑社会性质组织建立
也就是说没收财产是属于附加刑的,但同时,没收财产也属于财产刑。危害国家安全罪是适用没收财产刑的首要对象。本法分则第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规定有法定刑的条文为工卫条,根据刑法第113条的规定,这些条文所处犯罪均可并处没收财产。之所以对危害国家安全罪均可并处没
这种犯罪行为在战时严重危害了军队的作战利益,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参战部队的重大伤亡,以致造成战斗、战役的重大损失,必须依法予以严惩。这种犯罪行为严重妨害了国家的战争动员秩序,危害了军队的作战利益,影响了国家反侵略战争的需要,应当依法予以惩处。
国家确定的“谁污染,谁赔偿”的原则,是我们处理环境污染纠纷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明确了企业在污染问题上所必须承担的法定经济责任。企业排放的污染物一旦对周围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损害,都应该根据这一原则视危害程度对受害者给予一定的赔偿,这种赔偿通常称为污染损害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包括放火罪;决水罪
没收财产,是指司法机关依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将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强制无偿的收归国家所有的刑罚方法。没收财产一般适用于严重的犯罪,如危害国家安全罪、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破坏金融秩序罪、金融诈骗罪、危害税收罪、贪污罪、受贿罪、绑架罪等
客观方面表现为须有资助境内组织或个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的特定犯罪的行为。根据《刑法》有关规定,构成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罪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罪的,可以并处没
如果犯罪的外国人继续居留在我国的境内存在危害我国国家和公民利益之虞,人民法院可以对其单独判处或者附加判处驱逐出境,以消除其在我国境内实施犯罪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对于罪行较轻,但又不宜继续滞留我国境内的,可以独立适用驱逐出境;对于罪行较重,需要判处一定
行为人在勾结外国,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的过程中,又实施了其他犯罪的,如投敌叛变,颠覆国家政权等,应按照处理牵连犯原则择一重罪论处。第五十六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
煽动分裂国家罪以分裂国家为目的,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以颠覆国家政权为目的。煽动分裂国家罪的客体是国家统一,后罪客体是人民民主专政及社会主义制度。本罪的犯罪行为包括一项,即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罪的教唆犯的行为内容则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当予以逮捕的情形包括嫌疑人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有危害国家安全的等。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四)可能对被害人、举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不该滥伐,滥伐林木的行为会产生危害结果而有意实施滥伐行为。这是破坏国家林业资源的一种犯罪行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及自然生态平衡,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对于侮辱罪和诽谤罪来说,这两种罪侵犯的客体都是公民的人格和名誉,犯罪的都直接伤害了公民的人格和名誉及尊严。我国《刑法》规定,侮辱罪和诽谤罪在一般情况下属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