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3-12-12
扶养是指夫妻双方、兄弟姐妹等同辈之间在物质和生活上的相互帮助。
抚养主要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长辈对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等晚辈的抚育、教养。
法律意义上的扶养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扶养泛指特定亲属之间根据法律明确规定的经济供养、生活辅助照顾的权利义务关系,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平辈亲属之间的扶养以及晚辈对长辈的赡养。
狭义的扶养专指夫妻之间依法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的权利义务关系。
简而言之,抚养强调教养和保护,扶养强调相互扶助,两者并不简单地包含于关系中,也不等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生效),离婚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不因离婚而消除。离婚后,无论子女由父亲或母亲直接抚养,仍然是父母双方的子女。
离婚后,父母仍然有抚养、教育和保护子女的权利和义务。
对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原则上由母亲直接抚养。已满两周岁的子女,如果父母双方在抚养问题上无法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将根据双方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进行判决。对于已满八周岁的子女,应尊重他们的真实意愿。
离婚后,如果一方直接抚养子女,另一方应承担部分或全部抚养费用。抚养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如果无法达成协议,由人民法院判决。
需要注意的是,子女在必要时可以向父母的任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而不受前述协议或判决的限制。
综上所述,在法律层面上,抚养和扶养仍存在差别。例如,夫妻之间没有抚养的义务,但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抚养义务。然而,夫妻双方对子女都有法定的抚养义务。此外,扶养与赡养也有区别,因为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而扶养人可以是儿女以外的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