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4-07
股东行使表决权的行为在法律上被视为民事行为,因此其效力的认定应遵循民事行为效力的判定方式。根据《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可以委托代理人行使表决权,代理人的行为也被视为民事行为,因此行使表决权的行为本身也应被视为民事行为。基于这一点,股东行使表决权时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表达的意思必须真实且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如果行使表决权的股东没有行为能力,表达的意思不真实,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表决权的行使受到他人的欺诈或胁迫,那么这种表决权的行使将被视为无效。
根据《公司法》第108条的规定,股东可以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代理人必须向公司提交授权委托书,并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表决权。
根据《公司法》第41条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会议的表决权由股东按照出资比例行使。根据第106条的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出席股东大会时,每一股份享有一票表决权。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只有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出席或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才能行使实际的表决权,如果不出席,则无法行使表决权。然而,有限责任公司没有这样的限制,即使股东不出席股东会会议,仍可以通过书面投票或事后补签股东会决议行使表决权。当然,如果公司在股东会会议召开通知中明确规定,若无正当理由不按时出席股东会,则视为放弃表决权的情况除外。我认为,书面表决权的行使可以排除代理表决的各种弊端,直接保障股东意志的真实表达,避免亲自行使表决权造成的不必要浪费,体现经济和节约原则,同时也可以激发股东行使表决权的积极性。因此,只要书面表决权的行使不涉及民事行为无效的情况,应认可书面表决权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