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法院判决依据和量刑标准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20
导读: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既遂法院一般按照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是拘役,对此进行一定的处罚,同时会有可能会对此进行2万元也是20万元以下的罚金惩罚。这在《刑法》第161条当中有确切的量刑规定。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刑罚一般为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拘役。此外,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还可处以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金。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构成特征
1. 侵犯的客体
该罪行侵犯的客体包括国家对公司、企业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以及股东、社会公众和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
2. 行为表现
该罪行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其他人的利益。
3. 主观要件
该罪行的主观要件只能由故意构成,过失不构成该罪。
4. 主体
该罪行的主体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与诈骗罪的区别
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诈骗罪是指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是指向股东和社会公众提供虚假的或隐瞒重要事实的财务会计报告。
- 诈骗罪的主体是自然人,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主体是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
- 诈骗罪的目的是非法直接占有公私财物,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目的是吸引投资间接获取利益。
- 诈骗罪的刑事责任由犯罪人本人承担,而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的刑事责任由依法负有信息披露义务的公司、企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承担。
在现代社会中,一些公司和企业根据法律规定承担信息披露义务。因此,对于隐瞒相关信息或提供虚假信息的情况,我国将依法对其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进行惩罚,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