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股东 > 股东直接诉讼法律知识

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

点击数:19 更新时间:2025-02-19

 
24856
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内容是什么?下面手心律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

【案情】

某物流公司是由王某、刘某、肖某、丁某、张某五人于2008年1月发起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五人各占20%股权,王某为公司法人代表。王某在公司经营活动中,先后注资35万余元至公司账户,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出纳向王某出具了相应收款收据,并加盖了公司公章。后某物流公司因经营不善,全体股东决定对公司清算后予以解散。在清算过程中,王某提出自己向公司注资的35万余元属公司向自己的借款,但其余股东认为此35万余元系王某投入公司的投资款,现公司亏损,这35万余元的投资损失应由王某自行承担。

【分歧】

对于王某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资金性质应如何认定,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意见认为,王某在公司经营活动中,虽先后注资35万余元至公司账户,用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但公司只是向其出具了收款收据,而非借条。由此可知,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应认定为其个人对公司的投资款,王某应对上述款项的损益情况承担风险。第二种意见认为,认定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为其个人投资款与我国公司法规定不符,上述款项应认定为公司向王某的借款。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股东在公司经营过程中投入的所谓后续投资款,在法律意义上应理解为公司法规定的新增注册资本。但在上述纠纷中,某物流公司的全体股东并未就公司增资扩股形成决议,相关工商登记也未发生变更,故无论根据股东意思自治还是工商部门的股东股权登记状况,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均不应认定为后续投资款。虽然某物流公司向王某出具的只是收款收据,而非借条,但根据我国民法理论确立的公平及诚实信用原则,对王某投入公司的35万余元资金的性质应认定为公司的借款,在对公司进行清算时应当予以偿还。
延伸阅读
  1. 外商投资公司增资流程
  2. 控股公司与子公司区别
  3. 债券属于企业的资产吗
  4. 共同投资构成受贿罪吗
  5. 外资企业有哪些

股东热门知识

  1. 股东百分之35有什么权利
  2. 小股东是否可以找人查公司财务帐
  3. 原始股每年都能分红吗
  4. 公司股东分红要交税吗
  5. 不参与公司经营会影响股东分红吗
  6. 成为隐名股东具有哪些法律风险
  7. 股东在经营活动中投入公司资金的性质认定
股东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